根據美國的標準,美國和中國,誰是「匯率操縱」國?央行:中國不存在「匯率操縱」

15651423866257.jpg

8月5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雙雙「破7」,中國人民銀行表示,人民幣「破7」是由美國單邊貿易保護主義造成的。 (中通社)

中方斥美「任性的單邊主義」 損人又害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11年來首次跌破7元關口後,北京時間8月6日美國財政部宣佈,認定中國在操縱人民幣匯率。中國人民銀行對此表示,美方不顧事實,無理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是損人又害己的行為,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中國將繼續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尚有相關新聞刊B1)

這是美國1994年以來首次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此舉令美元重挫,推動金價創六年高位。分析指出,此次美並未使用以往的判定標準,而且美國法律規定,應先與相關國家進行磋商。

市場力量推動匯率

中國央行發表新聞稿表示,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中方對此深表遺憾。這一標籤不符合美財政部自己制訂的所謂「匯率操縱國」的量化標準,是任性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行為,嚴重破壞國際規則,將對全球經濟金融產生重大影響。

「這不僅會嚴重破壞國際金融秩序,引發金融市場動盪,還將大大阻礙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復甦,最終會自食其果。美國這一單邊主義行為還破壞了全球關於匯率問題的多邊共識,會對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運行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中方奉勸美方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回到理性和客觀的正確軌道上來。」

央行強調,中國實施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機制上人民幣匯率就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不存在「匯率操縱」的問題。

央行稱,今年8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一定幅度貶值,主要是全球經濟形勢變化和貿易摩擦加劇背景下市場供求和國際匯市波動的反映,是由市場力量推動和決定的。人民銀行一直以來致力於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這一努力在國際社會眾所周知。

匯率符合基本面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公佈的數據,2005年初至2019年6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38%,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7%,是二十國集團經濟體中最強勢的貨幣,在全球範圍內也是升值幅度最大的貨幣之一。

「2018年以來,美國不斷升級貿易爭端,中國始終堅持不搞競爭性貶值,中國沒有也不會將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爭端。」央行還指出,在剛剛結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人民幣匯率大體符合基本面。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一直承諾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有力地支持了國際金融市場穩定和全球經濟復甦。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表示,特朗普政府在判定是否匯率操縱國問題上,已經沒有了標準和事實檢驗,只要貨幣貶值就是匯率操縱國,匯率操縱國的帽子可以隨時戴給任何國家,今天是中國,明天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國家。

美國對「匯率操縱」的認定標準有三個條件:一是對美貿易盈餘一年超過200億美元;二是經常項目盈餘佔GDP比重達到2%;三是通過匯率干預買入的外匯超過GDP的2%,且持續6個月外匯淨買入達到這三個條件即認定為「匯率操縱國」。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王涵表示,目前中國除對美順差符合超過200億美元的標準之外,中國的經常賬戶盈餘遠遠不到2%,中國央行已退出匯率日常干預,基本是市場力量在起作用。因此美方「匯率操縱國」的指控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中國被列入匯率操縱國後,未來可能面臨來自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