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濤長文爆料,V社希望DOTA2重回野蠻生長的時代?

近期DOTA2圈內討論最多的除了選手們的轉會謠言,就莫過於選手、俱樂部和V社之間的三方關係了。

前不久,人民電競在一篇名為《TI是一個好賽事,但DOTA2的電競絕不是一個好生態》的文章中稱在TI9期間,V社組織各俱樂部開會,在會上詢問選手是否要脫離現有的俱樂部-選手體系,建立由選手自己主導的生態。

歡迎加入==》 Dota聯盟

之後,這個內幕爆料被國外一些知情人士,如Secret經理、EG的COO否認了,表示這是假消息。

不過俱樂部也因此被擺到了選手和V社的對立面,所謂的「電競生態」是一個什麼概念,DOTA2的「電競生態」應該是怎麼樣的?沒人知道。

不過海濤在昨晚又爆了一些料,根據他的爆料,TI9期間的會議上,V社的確對俱樂部和選手之間的關係產生了質疑。(PS.講真,看多了ROTK詞不達意的微博,才會感覺到海濤的微博是真的條理清晰)

目前我這邊得到的信息是,國外的頂級dota2戰隊選手的工資大概1到2萬美金之間,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某TI冠軍中單,月薪就是2萬美金,這已經是國外選手中的頂級水平了。今年TI前4隊伍的某頂級選手,月薪是8000歐元。

這樣的工資是什麼水平呢?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最新統計,2017年美國大學本科畢業的人,收入的中位數是每月5100美元,碩士及其以上學位的人,則平均月薪為6500美元。因此這個工資絕對值當然不算低,可去過國外的朋友應該知道,消費和國內也不太一樣…

而目前國內最頂級的選手年薪要超過200萬了,而且在持續提升,我前幾天甚至聽到有對某選手報出300萬的續約合同,同時國內俱樂部的福利也比國外戰隊更好,回家探親的來回機票都給報銷了解一下?有些俱樂部還有直播的分成,整體而言國內俱樂部對選手的待遇已經非常好了,而且這都是有保障的,國外除了個別俱樂部比較穩定,大部分俱樂部都是靠贊助商,有贊助商就有工資,贊助商撤資分分鐘用愛發電。infamous這樣的TI隊伍,在還是漢堡喵的時候就沒贊助,自己組著玩,這種情況絕不是個例。

TI的時候V社開俱樂部會議,V社高層當著所有俱樂部老闆,經理,選手代表的面說出了一段話,大意是:「我們公司到現在也不知道你們俱樂部為選手做了些什麼?你們的存在有意義么?」現場所有俱樂部代表都愣住了,最後puppy醬都聽不下去了,出來說:「俱樂部還是幫了選手很多的…」

另外根據小道消息,好幾隻俱樂部都不準備打第一個major了,甚至後面的major還打不打,怎麼打,打幾個,都在猶豫,練得辛辛苦苦的英雄和打法,一打就被削,被削就白練,既然所有的隊伍都只為了最後一個TI,那不如練好套路,只認真打最後一個TI穩定版本的major,然後拿個TI冠軍那不是美滋滋?OG兩連冠的經驗,大家都學到了。

當然,講這些沒有什麼傾向,我們又沒做俱樂部…只是想就下午8師傅提出的這個話題做一些討論,畢竟這是大家都很關心和重要的事情。選手和俱樂部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目前來說國內俱樂部對選手的幫助是非常大的,穩定的訓練環境,良好的商業開發,優秀的賽事保障,都已經很完善了。TI成績不好,當然是有綜合性的原因,但是不是學習國外選手間鬆散組隊,成績就能好了?其實有一個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反正也沒有ACE聯盟了,V社也允許選手們自己組隊參加比賽的,大家看看有哪個國內選手願意回到那個選手自己組隊,沒有俱樂部保障的時代?

網友們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海濤的爆料屬實,那麼國內俱樂部在選手後勤、生活保障這一塊是遠遠優於國外的,而我們目前的國情和電競職業選手殘酷的淘汰率更加肯定了俱樂部在後勤保障這一塊的作用——幾個初中畢業高中輟學的未成年人,雄心壯志說要去打職業,且不論過不過得了家人這一關,就算家人同意了,又有幾個人能夠依靠獎金養活自己呢?我們如今在吹峰哥、大狗當年睡網吧、撿煙屁股抽的艱苦歲月,但他們是成功者,熬了出來,更多的失敗者並不會被人們記住他們的名字。

但另一方面,優渥的生活條件會消磨選手的鬥志——我退役了就去做直播,反正也能賺錢,何必拼死拼活呢?而除了鬥志被消磨之外,俱樂部出於自身利益的要求,也會對選手的轉會、合同做出一些限制,並不會像部分國外隊那麼組隊自由,失去了很多的可能性。

如今V社並沒有對DOTA2的「電競生態」做出任何官方性質的發言。而如果沒有V社干預,不出意外的話俱樂部-選手的模式只會越來越普及,那麼還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怎樣在選手和俱樂部之間找到一個利益平衡點,誰來做那個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