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爆心測】你最愛哪隻貓?測出你有多討人喜歡!

選【A】

你是一個很善良熱心的人,雖然面對陌生人時,可能會有點害羞,不過熟了以後可是會發現你不同的一面

你對人很好,從來不會計較或跟別人爭奪什麼,你一向隨遇而安,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不會強求

不過你卻又相當積極努力,你面對事情很認真,也從不抱怨,所以很受到大家喜歡!!!

選【B】

在別人眼中,你有些迷糊,而且覺得你傻傻的,和你相處很舒服自在,不必擔心你會使任何心機,因此非常討人喜歡!!!

你不僅在同性中受到歡迎,異性緣也是絡繹不絕,你是一個相處過後會更喜歡的人,多認識之後,異性總是會不知不覺的就喜歡上你了

不過像你心思這麼單純的人,或許還沒有察覺呢

選【C】

你這個人非常的大方,有任何的好東西好玩的,一定第一個跟好朋友分享,你不會藏私

能幫助別人的你總是不吝嗇給予付出,你不會要求回報更不會算計付出的報酬率

你這個人很單純自然,跟你在一起總是可以快快樂樂的,這樣的你怎麼可能不討喜!!

選【D】

你這個人非常的善解人意,在朋友中你總是最懂得察言觀色的那一個,你很會在適當的時候說話,該閉嘴的時候就閉嘴

你不僅對人好,又大方隨興,相處起來很自在,沒有人會不喜歡你的!

讓對方握個溫暖的物品

2008年發表於期刊《Science》的論文指出,溫暖的物體與親切感具關聯性。在論文描述的一項小試驗中,研究者請41位大學生握著一杯熱咖啡或冰咖啡,再請所有參與者閱讀一個假想人物的人格特質描述,並針對包括親切在內的數項特質評分。

結果顯示,手握熱咖啡的參與者,在親切上給予的評分,高於手握冰咖啡的人,但兩組參與者在其他特質上給予的評分都十分接近。研究作者寫道,「體驗到物理上溫暖,會影響一個人對其他人的印象,以及一個人對其他人展現的利社會行為,而且本人並不會注意到這樣的影響。」

用更高的聲調說話

好吧,你確實得說點什麼,但重點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怎麼說。

2014年發表於期刊《PLOS ONE》的論文發現,用較高聲調說話的男性和女性,都比較討人喜愛和受人信任。研究者請320位蘇格蘭參與者,聆聽64位蘇格蘭人說出的「哈囉」,並為說話者的人格特質評分;接著,研究者再從說話者的聲調和評分中找尋關聯性。

伍瓦德(Michael Woodward)在《Psychology Today》如此描述這項研究:「這些判斷雖然不一定精確,但似乎也具有一致性。」

穿著吸睛時尚

2011年發表於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的小型研究發現,外向者和自我中心者(真的!)比較討人喜愛。研究者請來73位互不認識的德國大學新生,讓他們輪流自我介紹。介紹的時間只有數秒,接著其他參與者就會針對數項衡量標準給予評分,包括「你覺得這個人多討人喜歡?」

研究者展開進一步研究,試圖了解為何外向者和自我中心者比較討人喜愛;結果發現,原因之一就是外向者和自我中心者「外表比較時尚」。

讓自己看起來自信又充滿活力

前述研究還發現,討人喜歡的程度亦取決於「身體動作的速度和活力」與「身體動作的自信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參與者自我介紹的內容也相當重要;不過,語言之外的暗示,重要性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看更多:讓你瞬間討人喜歡的7種肢體語言

模仿對方

這項策略稱作「鏡像模仿」,亦即悄悄模仿對方的行為。與人聊天時,你可以試著模仿對方的肢體語言、姿勢和臉部表情。1999年,紐約大學研究者記錄了「變色龍效應」,也就是人會下意識地互相模仿行為,這樣的模仿則會帶出好感。

研究者請來72位男性和女性,與夥伴一同處理任務。這些夥伴都是研究者請來的人,有的會模仿參與者的行為,有的不會。研究者會拍攝兩人的互動,並在互動結束後詢問參與者多喜歡他們的夥伴。結果顯示,如果夥伴模仿參與者的行為,參與者比較有可能表示喜歡他們的夥伴。

多花時間與你想建立友誼的人相處

根據單純曝光效應,人傾向於喜歡他們熟悉的人。

舉例來說,匹茲堡大學的心理學家,請4位女性扮成大學心理課的學生,每位女性出現在課堂的次數都不同。他們向130位學生展示4位女性的照片後發現,即使學生並沒有和任何一位女性有過互動,學生還是會對較常出現在課堂的女性較有好感。

微笑

一項懷俄明大學的研究,請近100位女性大學生觀看另一位女性的4張照片,每張照片的姿勢都不同:微笑及開放式姿勢,微笑及封閉式姿勢,不微笑及開放式姿勢,不微笑及封閉式姿勢。結果顯示,無論姿勢為何,這位女性在微笑時都最受人喜愛。

更近期一些,史丹佛大學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學生在透過虛擬替身互動時,如果替身露出大大的微笑,會讓學生對互動產生更為正面的感受。還有一項研究指出,與某人初次見面時露出微笑,對方比較會記得你。

讓對方談談自己

哈佛大學研究者最近發現,聊聊自己的事有機會帶來獎勵感,就和食物、金錢一樣。因此,大多數人都喜歡好聽眾。

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公開分享資訊之時,與動機和獎勵有關的大腦區域最為活躍。而在沒有人聆聽、參與者談自己的事情之時,這些區域也相當活躍。換句話說,讓人分享自己的事情,而非不停講自己的事,可以讓人產生更正面的感受。

資料來源:Time、Business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