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聽話,妥協和威脅都不對,教你三招,比發脾氣更有效!

週末逛商場時,看到一對母子。

媽媽:家裡有了,別拿了。

孩子:媽媽,再買一個好不好?

媽媽:你就三分鐘熱度,買了玩一會又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家裡都有個一樣的,走了。

媽媽邊說邊去拉孩子,孩子甩開手後退了一步,接著立馬一屁股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周圍的人都因為哭聲,往孩子這邊看了看,見媽媽不理自己,孩子哭得更起勁了,還在地上打起滾來。

站在旁邊的媽媽,一臉無奈地蹲下抱起手舞足蹈的孩子:地上這麼髒,你看你的衣服成什麼樣子了,別哭了,起來就給你買。

然後,一大一小,拿著模型玩具離開了貨架區。

旁邊圍觀的人說:這孩子就是被慣壞了,抓起來打一頓,就乖了。

我想,說這個話的中年男人,就是如此對待他的孩子的吧。

他們倆的這種態度,恰恰是我們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大吵大鬧時,最常用的兩種處理方式:

一是妥協迴避,就像這位媽媽一樣,為了儘快哄住孩子,躲避旁人的眼光。

二是壓迫威脅,用打罵的高壓手段,嚇唬住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

顯然,妥協和威脅,都能快速見效,但他們卻忽視了一件事: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心理學家說:父母對待問題的處理方式和態度,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每一個孩子的處事方式,都是父母處事方式的折射。

妥協迴避,助長了孩子的得寸進尺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裡面有對母子,媽媽39歲,兒子9歲。

兒子只要想要的東西,媽媽不給,立馬躺地上哭鬧,媽媽無奈妥協。

後來,兒子的要求越來越過分,媽媽很吃力,覺得不能再縱容孩子了,堅決反對,兒子呢依然躺地上哭鬧打滾,見媽媽不怎麼理他,爬起來就對媽媽拳打腳踢,媽媽只好妥協。

再後來,媽媽忍者痛躲避孩子的拳頭,孩子夠不著,於是在地上打滾撞頭,媽媽嚇得又選擇了妥協。

之後,孩子耍賴就拿頭撞門,撞牆……

面對鏡頭,這位媽媽紅腫著雙眼,除了深深的無奈之外,還有更深的擔憂,害怕有一天妥協也不能滿足孩子了。

希望節目組能幫幫她。

當時,看到這一幕時,真的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為什麼就不能一開始就狠下心拒絕一次無理要求?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孩子也就不會再繼續試探突破到底線之下。

因為,一旦孩子知道自己的哭鬧可以制服父母,那麼下次,下下次,孩子也會用這種方式來試探,並且根據父母的反應決定自己哭鬧的程度,如果父母每次都妥協,孩子就會屢試不爽。

所以,當孩子的無理需求不被理睬時,孩子心裡會有一個聲音跟他說:這好辦,只要往地上一躺,使勁哭就可以了,再不濟,就傷害自己。

父母總是一味的照顧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一味地滿足他,必然造成他的貪心和得寸進尺;摸清了父母軟肋的孩子,耍賴功底也越來越強,勢必將父母牢牢地困在自己的網中,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正所謂:

孩子在父母面前會隨時打不準備之戰,但不會打無把握之戰。

壓迫威脅,形成討好型和叛逆型人格

「孩子不聽話,打一下就乖了」,是真的變乖了嗎?

心理學家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提到:

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