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

對於很多媽媽來說,她的「工作」和「業績」,就是孩子的教育。在這方面出了問題,老公責備,婆婆不滿,公公生氣。而咱們自己呢,卻是一周七天,全天24小時,全年無休的狀態在盡自己所能的撫養與教育孩子。不僅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還會得到很多的委屈與痛苦。

這不是我們應該有的狀態,所以解決問題,或許需要從育兒方面提升自己,也挽救自己與整個家庭。

這麼說太重了嗎?我知道,對於一些家庭來說,這就是事實。哪怕我們是上班族,並不需要通過育兒來證明自己,但孩子教育問題,也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一道檻。

一位媽媽的問題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

 

我的回復:

相信對孩子大吼大叫,發現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是很多媽媽都遇到和困惑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說說有什麼補救的辦法。

站在媽媽的角度來說,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是自己的本意,甚至可以說,是「被逼的」,因為孩子「不聽話、任性、總是叫不聽」。

媽媽無計可施之下,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高音量,黑起臉來,惡狠狠的對孩子吼叫。這樣的方式肯定是有效果的,只是這個效果卻不是我們想要的。

哪種效果呢?一種效果是孩子變得內向膽小,碰到什麼事情都可憐巴巴的看著你,等你的命令;另一種效果則是耳邊風,孩子完全不理會你的吼叫,這種時候就是我們對抗升級,下一步有可能就是體罰和打孩子了。

 

實際上,兩者是同一個方向,程度輕的是內向膽小,程度重的是直接把你遮罩,當你是空氣。走到這一路,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呢?他對於媽媽對自己的一些誤會、缺乏溝通、沒有給予及時的回應很是惶恐。

 

所謂不聽話,很多時候是媽媽的指令不清,或者要求過高。他和媽媽總感覺有隔閡,無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似乎媽媽也不想瞭解這些想法,媽媽要的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孩子,不是一個總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被批評教育得多了,他就會變得內向膽小,因為害怕出錯,所以怎麼做,他都要得到媽媽指令才能行動。

這時候,孩子成為提線木偶,媽媽發現這一點時,就得趕緊補救了。

具體要怎麼做呢?

1、既然問題主要來自於溝通,媽媽和孩子就需要提升溝通。溝通兩個方向,一個是溝通的頻次,經常性的溝通會讓孩子有更多與媽媽表達的機會;另一個是溝通的品質,也就是說,能讓孩子說出自己發自內心的話。

 

2、所以,溝通一定要跟提升親子關係聯繫起來,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我們和孩子之間的很多問題,表面上是各種各樣的,往深層次來看,卻能尋到親子關係的這條根源。所以解決問題的思路,就跟中醫一樣,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該是對症下藥,從根源來來入手。

 

 

提升親子關係,常用的可以是陪孩子做親子共讀,陪孩子玩親子遊戲,睡前陪孩子說說話。挺簡單的,只要家長願意,都是可以做到的。要注意的是,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是全身心投入,而不是一邊陪著一邊玩手機。

3、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你很傷心,是嗎?你不想去那個地方,對嗎?你能幫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覺得你懂他。原來的情緒與感受就大大的緩解,我們就有機會對孩子做引導,讓他走出情緒。

4、情緒好了,就很容易取得孩子的配合,孩子並沒有這麼複雜,他的觸動點在於情緒。好情緒觸發好行為,壞情緒觸發壞行為。解決了情緒的問題,孩子天然就願意配合父母來做很多事情。

 

5、允許孩子說不

家長對孩子嚴厲的氛圍中,是禁止孩子說不的,因為說不就是在跟家長對抗,就是不配合,就是不聽話。這種思維方式是把問題擴大化,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而允許孩子說不,是對他的一種平等與尊重,是認可他有自己的觀念和想法。說不是合作的開始。這麼說是因為,當他說了不,而你同意了之後。孩子會覺得自己已經獲得了認可和勝利,那麼做為回報,你提出的另的建議,他會更傾向於接受與執行。

所以, 同意說不,卻讓事情往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了。

說了這麼多, 最重要的還是尊重這個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可以有情緒,有自己想法,有消極的時候。當你願意接受這一點,他就會在你的接納中,逐步恢復到自我正常發長的狀態。當然,這個需要時間,也需要你的耐心。

親子教育中的問題,都是累積下來的,並且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解決問題,則需要父母先改變,再來帶動孩子改變,這是一條已經證明非常有效的途徑。

同時, 解決教育問題,一定先提升親子關係,先有關係,後有教育。

我們家長最常犯的毛病是:

只教育,不重視關係!(你就是我兒子/女兒)

只批評,不肯給誇獎(誇了會飄...)

只要方法,不要理念(給幾招試試看,理論都是紙上談兵)

只要現在立法見效,不願稍微幾天沉澱(方法立刻要有效,否則就是騙人的)

其實,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一種互補的關係,一個家庭裡不能沒有孩子,同樣,也不能沒有父母,所以,父母要端正好自己的態度,不要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親手毀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