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軍對台戰鬥機的包夾,延伸到美軍偵察機身上,遏制其為所欲為

9月20日,台灣媒體「中視新聞」獨家爆料稱,台灣北部清泉崗基地台空軍3聯隊的2架「經國號」(IDF)戰機,緊急起飛「攔阻」解放軍軍機時,反遭解放軍6架戰機「包夾」。台軍「戰指」不得不指揮台軍做立體動作脫離。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報道,解放軍戰機在20日上午6時53分進入台灣西南空域,高度在2000米,但從空軍廣播內容來看,僅進入所謂「航空識別區」,沒有前兩天多架次進入的頻率。報道提到,美軍EP-3則在清晨5時許進入該空域巡航,近上午11時離開,E-8C上午近8時也加入該區巡察中。

台IDF戰機

第一,基本情況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解放軍戰機通過「縱深」上下夾擊IDF,台軍的「戰管」則要求IDF戰機向北、向南採用機動動作,逆勢擺脫夾擊。

台軍飛行教官於浩偉在接受採訪表示,IDF通過立體動作(桶滾,悠悠等)來變化動位能。這位教官認為,處於中空(5000米)左右的解放軍軍機,是為了擺脫台軍地導部隊才採用了包夾IDF的動作,因為台軍的地導部隊在解放軍軍機與台軍軍機近距離接觸時「不敢開火」,避免「爆炸碎片傷及己機」。於浩偉也承認,台軍動用了「待命」的飛機,來進行「緊急升空」,來做一個戰力的銜接。

儘管是台軍單方面的表述,但我們可以確認一個事實,就是台軍雙戰機不僅沒有得逞自己的作戰目的,而且遭受了解放軍反包圍。由此可見,擦槍走火隨時可能發生。

事實上,今年2月18日,台灣親綠媒體突然爆料稱,2月10日,解放軍殲-11戰機越過所謂「海峽中線」后,一度開啟火控雷達,鎖定台軍F-16戰機。對於解放軍鎖定F-16一事,台軍方面先是在18日矢口否認,稱「並沒有這個訊息」,隨後在19日又改口稱「確有此事」。

第二,俄羅斯對美偵察機的包夾驅逐方式值得借鑒

今年5月26日,一架在地中海空域對敘利亞進行偵查的美國P8A反潛巡邏機遭到了俄羅斯兩架蘇35的攔截。實際上在地中海上空俄羅斯攔截美國的P8A並不算是稀罕的事情,在4月份俄羅斯就多次攔截了靠近敘利亞領海的美軍巡邏機,攔截戰機均為霍梅米姆空軍基地起飛的蘇35戰機。

美偵察機

和此前的攔截相比,此次攔截更加驚險,兩架蘇35戰機幾乎以零距離的方式,緊貼著P8A巡邏機的機翼,限制其機動能力,直到飛出「敏感區域」為止。通過P8A巡邏機機組人員拍攝的圖片可以看出,蘇35以「負距離」的方式出現在P8A翼下位置,這對於蘇35和P8A的飛行員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還差一米幾乎就要相撞了。

俄蘇-35戰機

第三,對美戰機實施攔截成為不得不的選擇

應該說,相對俄羅斯針對美國迫近偵察的措施,解放軍極為克制。但到了目前的狀況,美國衛生部長、副國務卿接連到台灣訪問,美向台軍連續出售先進尖端武器,對「一個中國」的挑戰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中國啟動統一祖國的時間節點日益迫近。

一旦武力統一台灣,解放軍必須做好應對美軍軍事介入的作戰準備,和美軍的直接「碰撞」不可避免,為此,及時對迫近我領空的美軍偵察機進行包夾,既是鬥爭精神的展示,也是鬥爭本領的提升,解放軍亟待將包抄台軍戰機的作戰行動,拓展到美軍戰機。

與此同時,應充分發揮我近岸優勢,動用陸海空天立體優勢,針對美軍艦,戰鬥機,乃至無人機可能介入的情況,對其形成立體圍殲的態勢,將挑戰作為演練的機遇,為統一祖國做好全方位的戰鬥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