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情緒如猛虎,傷人傷己

 

情緒如影隨形。

它就像是身體的一部分,看不見,但卻真實地存在著。

有時我們能感受到它,有時不能。

當強烈的負面情緒產生時,有些人不僅沉溺於其中,還會對自己身邊的人隨性地發怒,而有些人卻能撫平自己的負面情緒。

情緒,只屬於你自己,和別人無關。

當你評判別人的時候,你忘記了自己是誰,忘記了你的目標和你的願望,還有最重要的,你忘記了你的感受,也忘記了自己評判的目的。

認識到這一點,很難,不是嗎?

 

面對自己的害怕,有幾個人能坦然面對?

有幾個人能平靜地接受?

面對不了,接受不了,怎麼辦?

就去控制比我們弱的群體,讓自己滿意,而讓自己沒有機會去體驗這種情緒!

你會發現,那個情緒總會按了葫蘆起了瓢,東方不亮西方亮,

你控制了這個控制不住那個,最後自己筋疲力盡,怪自己怎麼生了個這樣的孩子?

怪自己怎麼遇到了這樣的伴侶……?

因為,情緒的根源在你心裡,除非你自己去面對,誰也救不了你!

 

當我們感覺受到傷害時,其實和別人沒有關係,只是因為他們觸碰到了那片我們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脆弱和傷痛。

當我們感到憤怒、傷心和痛苦時,是因為只從自己的角度和感受去看事、看人,只用自己的經驗和經歷去評判他人,只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觀點和情緒,沒有看到事情的全部。

無數個心理諮詢案例的梳理,給我的共同感悟是:

無論是對人的憤怒、恐懼、怨恨和厭惡;

還是自己的內疚、哀傷、羞愧和自責,很少和事實本身有關,是我們的想象使我們陷入苦海,並非事實本身。

 

比如有人批評了我們,也許他說的很對很有道理,但是我們依然很不高興。

因為理性雖然知道自己被批評是有原因的,但是情緒上認為自己的價值感被削弱了,因而感覺會很不舒服。

如果說理性關注的是對與錯的話,那情緒關注的就是利與弊,對我們自身有利還是有弊。

所以女人生氣的時候,男人講再多的道理都是沒用的

 

而女人在情緒中體驗到的是:絕望——這個男人給我帶來的絕望。

【絕望=苦難-意義】

 

什麼是絕望?

就是我們對事物徹底的失去了信心。

絕望的公式來源於我們熟知的人物維克托·弗蘭克爾。

在一個人的低谷時期,苦難是一個常量,那麼為了降低絕望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更多意義。

正如我們的付出一樣,當我們認為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沒有任何價值時,絕望很容易降臨,這在感情中體現的尤其明顯。

我們可能在家庭中體會過對父母的失望,在感情中感受過對另一半的失望。

失望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當我們的期待沒有達成時,我們很容易陷入失望。

 

通常而言,我們會把情緒分為「積極情緒」,如快樂、喜悅、興奮等,而把悲傷、憤怒、恐懼、焦慮之類的情緒視作「負面情緒」。

我們可能會希望自己能夠多一些積極情緒,把積極情緒看成是自己的朋友,而會討厭消極情緒,把它們看成自己的敵人。

實際上,這種認知是比較片面的。

任何情緒,能夠在演化的過程中產生並保留下來,都有著它的積極意義所在。

當動物憤怒時,會炸毛讓自己體型顯得更大,同時會發出嘶吼來警告和嚇退對方。

而對於我們來說,表達自身的憤怒,是捍衛自身權益的一種重要手段。

 

不表達憤怒,別人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犯你的權益。

厭惡讓我們迴避有害的事物,恐懼讓我們遠離危險,悲傷有利於促進人際關係的聯結。

對於個體的生存和發展,情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任何情緒,都在給我們傳遞某種信息。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旦人周圍的事物產生變故,尤其是產生自己無法招架的變化,第一潛意識情緒不是憤怒,而是無助。

我們的憤怒,大多就源於這種潛意識中的無助。

我們在無助些什麼呢?

對周遭環境的不滿所產生的憤怒,一方面是在不滿別人,同時也在厭惡自己,厭惡自己無法脫離這個苦海,沒有能力,也喪失了勇氣和擔當。

對自我有不滿和厭惡,又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於是就特別容易把自我的將就轉嫁到別人身上,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他們用憤怒來懲罰別人,同時也在懲罰自己。

 

無助於無法保持時刻的寬容和平和。

心理學家認為,在人的諸多情緒中,憤怒是最容易被轉移和質變的,它能夠遞增為情緒的其他表現方式,稱之為:憤怒的三次方。

有些人的憤怒,是在不斷地質疑別人:

為什麼你不懂我?

為什麼你不顧及我的感受?

為什麼你不遵守約定?

還有些人的憤怒,是在不斷地要求別人:

你一定要做自己,你一定不能懦弱,你一定要把這些事做正確。

但這些聲音的背後,都隱藏了一個聲音:

為什麼你做不到我也做不到的事情?

許多對別人的指責,實際都是對自己的指責,因為無法做到某個地方,於是苛求別人必須做到,來給予自己希望,別人能行,自己肯定也沒問題。

但現在別人做不到,寬容和平和都銷聲匿跡,只剩下了苛責。

把對自己的要求投射出去,來掩蓋自我不足的短板和恐慌。

 

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里包含著非常多重要的信息,打開這個信息,就像打開一封來自於我們的身心的信,從這個意義來看,負性情緒像個忠實的信差,就像一位郵差:

如果你沒收到身心的信息,這位郵差一趟趟的送過來;

白天你不接收信息,晚上還會不請自來——就像我們在夢中會一次次收到潛意識的信息。

越重要的信息,情緒越大,情緒會反覆提醒我們讀懂它。

抗拒的,會一直持續,特別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情緒。

 

如果你感覺自己被負性的情緒包圍,先不要自我批判,每一個情緒背後都有沒有被滿足的需要。

除了看清楚我們的需要之外,了解負性情緒的另一面——每一份負性情緒的積極正向的意義也能幫助我們化解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情緒是我們對自己生活滿意度的晴雨表,你是否成功與幸福和情緒息息相關。

把握好了情緒,就把握好了人生。

引起情緒波動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是成就自己的機會。

當你對自己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人際關係不滿意的時候,你為自己做了些什麼?

 

我的情緒失控了,我的情緒為什麼失控了呢?

發生了什麼?

我要崩潰到什麼程度?我要把自己的生活攪碎到什麼程度?

你為此做了哪些建設性的事情,你又為此做了哪些破壞性的事情?

你是你生活的決策者。

 

很喜歡紀伯倫的散文,摘取了下面這一段分享給大家

彼此相愛,但不要讓愛成為束縛;

讓愛成為奔流於你們靈魂海岸間的大海。

 

盛滿彼此的杯盞,但不要只從一隻杯盞中取飲。

彼此互贈麵包,但不要只向一塊麵包取食。

起歡歌曼舞,但要保持各自的獨立。

 

魯特琴的琴弦也彼此分開,即使它們為同一首樂曲震顫。

奉獻你們的心,但不要讓對方接管。

 

因為只有你的手才能接納你的心,任何人都無法勝任和替代件事情。

站立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近;

因為殿宇的支柱總是彼此分離的,橡樹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陰影下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