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難,越要緩」2021年想成功翻身,請記住「4種緩」

《菜根譚》裡寫道:「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南懷瑾南大師曾説:「有時候處理一件複雜困難的事,百思不得其解,忽然自己的思想說,這樣做可以解決問題,這就是靜態的作用。」

越是急的時候,越要控制情緒,越是難的時候,越要冷靜下來。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穩中求進,不會貿然行動,也不會裹足不前。那些「趕鴨子上架」的人,有進取之心,但往往輸得很慘。

欲成大器的人,如果辦事不穩重,即便取得了成績,還是會弄丟,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越是難,越要緩」沉穩,是因為一個人的智慧足夠多,總是能夠化險為夷,並且是有預見性的工作,是一個人成大器的潛質,是以不變應對萬變。

美國形象設計師羅伯特·龐德先生有句話講:

破壞自己形象最有效的辦法之一,是對別人進行攻擊和指責。

指責,是最無用的東西,一味指責,問題並不會得到解決,境況也不會隨之改觀,

相反,它只會消耗一個人的精力,暴露一個人的修養。

看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隻豬,一隻綿羊和一隻奶牛,被同時關在一個畜欄裡。

有一次,主人捉住豬,豬放聲慘叫,猛烈地抗拒。

綿羊和奶牛討厭豬的嚎叫聲,惱羞成怒的指責道:你也太誇張了,他常來捉我們,我們從來不大呼大叫。

豬聽了回答道: 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羊毛和牛奶,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

綿羊和奶牛聽了,都默不做聲了。

馬雲曾說:

不要輕易指責別人,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知道別人的喜怒哀樂,真正體諒別人的酸甜苦辣。

每個人立場不同,環境不同,很難瞭解別人的感受。

不知道別人的坎坷和磨難,不清楚別人的辛苦和不易,不瞭解別人生活裡的風風雨雨,就不要輕易指責。

你永遠不知道,你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怒氣衝衝的一句罵,在別人那裡究竟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傷害。

與其批評和指責,不如寬恕和理解,與其苛責別人,不如做好自己。

主持人柴靜說過: 生命沒有那麼分秒必爭,覺得亂的時候,就停下來把自己整理清楚,然後再出發,沉住氣,忠於內心,生命才飽滿。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文質彬彬,溫文爾雅,但據歷史記載,他的妻子黃月英頭髮幹黃,皮膚黝黑,長得非常地醜。

就連鄉間都流傳一句諺語:莫學諸葛亮娶妻,正中了阿承的醜女兒。

雖然諸葛亮不介意妻子的長相,自認幸福,但在別人看來可未必是件好事。

當時,民間就流傳這麼一個故事:

娶了大美女小喬的周瑜,在跟諸葛亮關係緊張時期,有一次,故意當眾調侃諸葛亮妻子長得醜,出了一個上聯:

有目也是瞅,無目也是醜,去掉瞅邊目,加女便成妞,隆中女子生得醜,百里難挑一個妞。

諸葛亮聽罷,只是略略一笑,一臉淡定地對道: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橋,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成嬌。江東美女數二喬,難保銅雀不鎖嬌。

原本是一場羞辱,而故事裡的諸葛亮卻用沉穩心態和氣場,成功化解羞辱;

不但讓所有人驚艷於自己的才能,更讓調侃自己的周瑜,變成了挑梁的小丑。

越是慌亂的場合,越是難堪的境地,越能沉住氣的人,越能成大事。

我的父親給我講過一個小故事:

在一個集鎮上,有一家打鐵鋪,主要是做農具,生意一直很好。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五金店裡,農具越來越多,並且價格比打鐵鋪的更便宜。

打鐵鋪的老闆決定轉型,把打鐵鋪一分為二,一間房子賣外地調來的農具,一間房子賣自己做的農具。

因此,打鐵鋪的生意,持續火爆。

又過了幾年,集鎮上的打鐵鋪陸陸續續關閉了,因為生意都被五金店搶走了。

只有那家及時轉型的打鐵鋪沒有關門。

父親講的故事,讓我深受啟發。

一個人想要成大器,就要懂得「穩中求進」,穩定是一塊墊腳石,進步是「以進為守」。

不懂得「前進」的人,就沒有辦法守住自己的成績,更不可能取得長足發展。

在一檔節目中,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

「當您的職業生涯剛剛開始時,您是選擇沉澱下來,還是將自己展示在所有人面前,讓自己一夜成名」。

專家的回答是:

「當職業發展時,我們會變得自信並想向外界展示自己,但是這種情況畢竟是短暫的,長期的計畫是當我們有能力時,需要不斷沉澱自己,繼續提升自己。」

的確,在事業發展過程中,展現自己可以迅速吸引別人的眼球並獲得許多人際關係,但是在這個時候,人際關係只是我們通往成功之路的一環。

如果你想獲得更成功的事情,做到最大程度的成功,

則需要更多地沉澱自己,以便能夠與更高階層的圈子相稱並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事急則變,事緩則圓。」

越慌張,越容易出錯;越焦躁,越消耗精力,凡事緩一緩,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史記》有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靜則優雅,動則從容,行則灑脫,是種智慧,也是種境界。

不要輕易去指責,不要輕易就動怒,沉得住氣,以包容理解之心待人,才更容易在細水長流的日子裡,積攢更多的福氣,收穫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