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味到底是一種什麼味?TVB塑造出來的香港女人,都有同一個特點

 

墨娛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我們在看劇的時候,會發現香港女星給人一種很有特點的感覺。

長相?打扮?還是氣質?很多人也說不上來是怎麼回事。

《三十而已》里高海寧在高奢店一出場,還未開口網友就感覺是那個味兒了——香港女人的味道。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衣服剪裁得體是其一:

 

劇中高海寧飾演的是一個長期養尊處優的富豪准太太,剪裁合體的白色修身上裝,闊腿褲,淺藍披肩西服,款式都非常簡單大方,再加上流線型的耳飾、款式極簡的項鏈點綴,那種港風就出來了。

面相妝容是其二:

 

高海寧顴骨較高,方型臉,高聳的鼻骨,這些都給個人的御姐氣質加了分,妝容方面,畫了稍微往上挑的粗眉,精緻眼妝以及豆沙色唇妝,皮膚顏色均勻。整體妝容清爽自然,有一種無需刻意表現出來的名媛氣質。

是的,她看起來就是港星的樣子。

但她其實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意外嗎?

 

高海寧是南京人,2008年參加港姐選拔賽,才開始進入香港演藝圈。

長期在香港生活工作,才有了香港女人的獨特風情。

很多香港女星,都是從內地過去發展的,比如江蘇籍的劉嘉玲,四川籍的陳法拉……

 

所以說,我們能一眼分辨出兩地人的不同,並不是因為她們的容貌區別,而是氣質的區別。

香港女星的氣質差異在什麼地方?

冷漠疏離

如果按照地域看長相,似乎還靠譜一些,比如東北人和廣東人,外貌和形體的差異性就比較明顯,但廣東人和香港人,就不那麼明顯了。

只有廣東本地人才能分辨得出來細微區別。那就是香港人普遍性情比較冷漠,待人接物都比較禮貌,但給人一種「我不給你惹麻煩,你也別麻煩我」的感覺。

這和香港逼仄的生長環境有關,小小一個地方,與義烏市的面積差不多,卻容納了700多萬人口。

 

TVB里不同的劇,用相同的場景屢見不鮮,就是因為能提供拍攝的地方真心不多。至於外景,早年間實在沒辦法,都只能用綠布、假山假水來掩蓋。

大氣磅礴的山水外景,只能在內地才能找得到。

拍了多年戲,都買不起一棟像樣的住所的港星,比比皆是。

 

(TVB劇里出現最多的「赤柱藍屋」,張國榮《星月童話》取景地)

墨君有個朋友,十年前去了香港工作,為了讓孩子跟在身邊讀書(單親媽媽),在那邊供了一間40平米的房子,總價900多萬。

她的媽媽去照顧還在讀幼稚園的外孫女,才住了兩個月,就叫苦不迭的回來了。邊拍大腿邊跟我媽叫苦:

「我女兒這是造什麼孽,放著家裡的獨棟別墅不住,去花那麼多錢買香港的鴿子籠,每天忙得腳不沾地,賺的錢都供房了,圖啥呀到底……我這個大胖子在她家裡轉都轉不開,磕磕碰碰的,實在受不了啦」

 

(蔡少芬家的房子只有80多平,由於地段昂貴,每平達到27萬)

這只是香港社會其中一個縮影,更現實的問題是,富人和窮人的距離並不遠,一日之內見證天上地下,緊迫感、壓力感,會比內地人多出很多倍。

這就好解釋為什麼他們普遍有一種生人勿進的距離感。

尤其是現在香港社會的男女分工,越來越平分秋色,女人的壓力甚至比男人更重。

TVB對港女的詮釋

港女起初並不是一個好詞。

媒體小報提到港女都是「尖酸刻薄、拜金虛偽」的描述,很多香港女星,也確實走上了這樣的一條道路,三角戀、帶球嫁豪門、無底線撈金等等。

一邊是港女虛偽嘴臉的八卦花邊,一邊是TVB里體現獨立自信的女精英。

 

看起來很矛盾,但就接受程度來說,TVB對港女精英化的轉變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

畢竟在網際網路完全普及之前,我們接觸最多的,還是屏幕上的人設。

《壹號皇庭》、《刑事偵緝檔案》、《陀槍師姐》、《鑒證實錄》等等,劇中的女精英個個在事業上有專業素質,生活中也有精緻態度。

真的是看一部就想換一個職業理想。

 

她們通常都是利落乾脆的短髮,工作時穿著職業裝,生活中穿著剪裁大方的休閑服,那種甜美捲髮和可可愛愛的家居服,你在她們身上是看不到的。

在港產影視劇里,她們也曾經歷了一個從家庭到事業的轉變過程。

比如在王晶的早期電影里,女人通常都是花瓶一樣的存在,或用來欣賞、或作為籌碼,多數都要依託於男人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劉嘉玲眼含淚珠在《大內密探零零發》里對周星馳說:你肚子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

 

夫妻吵著架,最終是女人服了軟,我們總是解讀為家庭的溫暖,卻不想看清在從前香港女人的地位就是這樣。男人在外工作,女人相夫教子,隱忍而憋屈。

何鴻燊的龐大後院就能說明這點。

慢慢的,港產職場劇開始佔據主流,她們會隱忍,但絕不憋屈,做事雷厲風行,專業技能過硬,我們才發覺「喔,原來港女是這樣的」。

所以如今再提到港女,已經沒有了從前的那種貶義。

我們對港女的刻板印象

TVB塑造了大量女強人的模樣,連帶著我們一度都以為香港女人都是這個樣子。

她們應該是高挑的身材、利落的短髮,精緻的眼妝,淡淡的紅唇,款式簡約大方的衣服,永不缺席的尖頭單鞋,以及胸有成竹的神情。

 

實際上,她也有可能是皮膚偏黑,個子瘦小,齙牙厚嘴唇,穿著寬鬆衛衣背著單肩布包,來到公司面試。

當然了,成為職場人士之後,女孩們就會改換行頭,匹配中跟單鞋、OL裝、手提包,看起來體面精緻(但這不是內地職場女性一樣的標配么)。

不要被明星給迷惑了,她們只代表一小部分人。

我們說的能分辨出來的港女氣質,長相確實佔了一定的比重,因為普遍具有港味的女孩,都是高挑眉、高顴骨、高鼻樑(帶點兒鷹鉤鼻的那種)、方下頜。

最典型的就是鄭秀文、蔡少芬……還有最近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很出風頭的鄭希怡。

 

 

三個人的圖放到一起,竟然看起來很像。

陳法拉雖然在香港多年,卻沒有練就出港味兒來,因為她的長相還不夠強勢,會弱化那種獨立自信的感覺。

除了長相因素之外,港味其實就是她們身上的那股勁兒

說白了,就是有精氣神。

 

任何時候都不放鬆,自律的生活規律是其一;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並堅定朝這個方向努力是其二(哪怕堅定要拆別人牆角,那也是一種勁兒);自負盈虧淡然處之是其三。

這些特質,與環境是有一定因素的。

對於明星來說,香港娛樂圈僧多粥少、資源青黃不接,導致她們普遍都攥著一股勁,強大自己應對變數。

 

對於普通人來說,居住環境逼仄,人才競爭激烈,尤其是有眼界格局卻無施展之地時,她們必須讓自己隨時準備好最佳的精神狀態來尋求機會。

但話又說回來。

有些港女的勁兒是專門拿給內地人看的,對外對內的嘴臉完全不一樣。

這種人不能稱之為有港味兒,而是有內啥奴才相,還缺乏社會的毒打

TVB女精英模板曾經確實風靡一時,對標前些年的內地職場劇,我們就覺得內娛女星都在職場上談戀愛,哪怕是梳著短髮,都看不到她身上的勁。

 

但現在內地劇甚至網劇都已經開始走精品路線,加上很多香港導演都跑到內地來發展,港星也紛紛來到內地尋找空間,一部劇里可能是港星內娛明星一鍋燉。

以後東北大碴子味兒,江南靈秀味兒,川辣味兒,港味兒全齊活,各有各的美,百花齊放也蠻好的。#影視雜談#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更多娛樂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