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婉拒俄方聯合研發先進技術:然後又另起爐灶自行研製?

14944362591540.png


本世紀以來,中國的航天技術進步非常快,不僅突破了載人航天技術,更向空間站技術進發。然而,近年以來,好消息太多了,如今有點什麼進展,也難以提高大家的興奮度了,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14944344965323.jpg

天舟一號在進行測試

天舟一號為貨運飛船,未來空間站的後勤保障主力,也許技術上談不上多高,卻為必不可少的裝備之一,天宮二號為空間站技術的試驗平台,地位絕對不容小看。

不久前,天舟一號飛船發射成功,如今已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始了各項試驗工作。其中之一,燃料的在軌加註。空間站自身的燃料攜帶量相當的有限,故而在軌長斯工作期間,需要補充燃料。也別以為這個技術簡單,相反很難,以前全球掌握相關技術的國家只有俄羅斯,連美國也是借著國際空間站的名義,才從俄方手中學去。

14944344971196.jpg

天舟一號發射

俄羅斯曾提出與中國進行航天合作,進行聯合研發工作,其中就包括:在軌加註技術,但是被我方婉拒,然後又另起爐灶自行研製。俄方把先進技術送上,我方為何拒絕?不是懷疑俄方的誠意,而是它太重要了,我們必須自已完全掌握技術,徹底弄明白,而不是簡單知道怎麼用就行了。為此我們花費多年時間,從頭到尾把整個研製過程走完了,也許與直接引進比,代價高了一點,但是值得。

如今天舟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已完成進行了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這不是簡單地填補一項技術空白,解決空間站的問題,還有更為長遠的打算,建立太空加油站,為太空中的衛星進行燃料加註,許多衛星在軌工作時間有限,主要原因之一,燃料消耗沒了。如果能在太空中,給衛星進行補加燃料,那麼其效率不可故量!

14944344971530.jpg

對接

除此之外,天舟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將進行空間站控制方式的測試,畢竟未來的空間站由多個艙段組織,它們組合在一起,如何進行飛行控制等,以及有什麼特點等等,都需要研究。

試驗中後期,將進行快速對接試驗,也就是說,飛船發射之後,儘可能快的與空間站對接,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燃料,提高載運量。這也是美俄近幾年才掌握的新技術,我們追趕的也不慢。

14944344979962.jpg

中國空間站

也許有人認為中國空間太小,有效容積有限,額定乘員3人,僅適應2人值班,壽命也只有10年左右。其實,這只是一個開始,屬於試驗性質,一旦取得經驗,更大的空間站自然也就開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