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不能夠直接食用,那麼深海之中的魚口渴了喝什麼?

一望無垠的海洋中含有很多物質。

食鹽——氯化鈉,是海水中溶解得最多的物質,其總量約有4億億噸,平均每千克海水中含鹽量約為35克!所以海水嘗起來才會是鹹鹹的。當然,海洋中各處的鹽度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海水鹽度的變化是與海水的蒸發、降雨、海流和海水混合這4種因素有關。

如果我們人類喝了海水,就會越喝越渴,最後直至渴死。可是終生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鳥類、爬行動物等動物都不會有這種危險。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它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海水淡化「裝置」,就像隨身攜帶了一台「生物海水淡化機」。最近,科學家們已陸續揭開了這些裝置的秘密。魚只要一張嘴,水就會灌滿了口腔。

這些水大都會通過鰓縫流出去,不會進到肚子里。可是,在它吃東西的時候,部分海水就會隨食物進入腹中了。按照物理學原理,如果把容器用一個半滲透性薄膜隔開,一邊是含鹽量高的水,一邊是含鹽量低的水,含鹽量低的水就會向含鹽量高的水一邊滲透,直到兩邊含鹽量相等時為止。

而皮膚表層、口腔粘膜、鰓以至所有器官和組織的單個細胞的細胞膜,都是這種半滲透薄膜。魚體中鹽的含量比海水低,因此,海魚體中的水分會自動向體外滲出,使體內含鹽量增高。你也許會問,要這麼說,那海里的魚還不都變成「鹹魚」了嗎?

不要著急,要知道海魚有它自己的淡化裝置,就藏在它的腮里,叫做「排鹽細胞」。這種細胞的本領可大了,當周圍有血液流過的時候,可以把血液中的鹽分不斷提取出來,然後經過腮的運動排出魚的體外。這樣,魚兒「喝」到嘴裡的是鹹水,但真正吸收到身體里的就變成淡水了。因此,儘管海魚體中的淡水不斷通過皮膚往外滲,它仍可以不停地喝進大量海水來「解渴」。

海鳥也有這種淡化「裝置」,不過構造是不同的。海鳥的海水淡化「裝置」位於它們的眼窩上部,而排出口位於鼻孔內,過去被叫做鼻腺,現改叫做鹽腺。

海鳥不時會從喙上部的鼻孔中排出一個亮晶晶的水滴,擺擺頭甩掉。這種水滴就是鹽腺排出的、含有大量鹽分的粘液。如果給海鳥喂很鹹的食物,那它的鼻孔就會一直淌水,就像小夥伴們患重感冒流鼻涕一樣,這就是在排出過多的鹽分。

生活在海洋或海邊的爬行動物,比如龜、蛇、鱷魚等也有鹽腺。但它的排出口不在鼻孔內,而是在眼角上。人們早就發現,鱷魚在吃東西時,眼中會流出大滴大滴亮晶晶的「眼淚」,人們用來形容假慈悲。原來,鱷魚眼中流出的,不過是鹽腺排出的含鹽量很高的溶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