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叫颶風中國叫颱風?兩者誰的威力大?史上最強是哪個?

颱風和颶風都是破壞力強大的災害性天氣,如今這個季節正是颱風和颶風肆虐的時候,就在這幾天,颱風天鴿在我國造成的影響還沒有消去,颱風帕卡又接踵而來,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颶風哈維正席捲墨西哥灣沿岸,降下史無前例的大雨。可能有的人要問了,同樣都是破壞力強大的風暴,為什麼美國叫颶風,而中國卻叫颱風呢?

其實,颱風和颶風在性質上是一樣的,都屬於強熱帶氣旋,只是因為它們產生在不同的地點,叫法才有了不同而已。關於這兩者的名字稱謂,通常的解釋是這樣的:在國際日期變更線(東經180度,部分在兩側)以東到格林尼治子午線(零度經線)的海洋洋麵上生成的氣旋稱之為颶風,而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則稱之為颱風。

兩者為什麼要以國際日期變更線為分界線呢?這是由於颱風的走向而分別的,因為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的熱帶氣旋基本上都會向東走,奔向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地,而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熱帶氣旋則會向西走,奔向菲律賓、中國和日本等地。所以也由於這個原因,太平洋也成了一個可以產生颱風和颶風的地方,但是在大西洋上,產生的熱璉氣旋則都被稱為颶風了。

也正是由於以上的原因,所以美國只會刮颶風,不會刮颱風;而中國也只會刮颱風,不會刮颶風。

可能有的朋友要問了,為什麼要給它們在名字上加以區分呢?為什麼不都叫颱風或者颶風呢?把它們叫成一個名字多省事啊?的確是這樣的,但是這裡面有傳統叫法的問題,就是人們早已經習慣了這麼叫,如「颶風」這個詞源自加勒比海語的惡魔Hurican一詞,也有說他其實是瑪雅人神話中創世眾神的其中一位,就是旋風與雷暴之神Hurakan。而颱風一詞的叫法來源,可能很多中國人都有誤解,覺得是由於它大都經過中國台彎才這麼叫的,其實起初不是這樣的,有人說颱風是來自中國廣東話"大風"的發音,被傳至國外后音譯颱風的發音,再次傳回國內就譯為颱風了,但是另一個說法認為,颱風一詞源自希臘神話中大地之母蓋亞之子Typhon,它是一頭長有一百個龍頭的魔獸,傳說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風,所以西方人就用這個詞形容颱風了,不過也有人說是源於日語,後來音譯成了颱風。

那麼颱風和颶風這兩種熱帶風暴的威力誰的更大呢?這個還真不好比較,如果非要比較一下的話,就只能看一看誰產生的風速更大,中心氣壓更低,覆蓋的範圍更大,持續時間更長,帶來的降雨量更多了,歷史上颶風安德魯、

颶風卡米爾、颶風吉爾伯特、1935年勞動節颶風、颱風泰培、颱風尤特、颶風卡特里娜、颱風桑美、颱風鯰魚、颱風海燕等等,都是破壞力非常強大的著名風暴,但是在諸多史上留名的颱風和颶風中,颱風泰培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有很多記錄至今沒有打破,這個颱風產生於1979年10月4日,10月6日加強為熱帶風暴,10月9日加強至颱風程度,在42小時內從第一級颱風增強成為第五級颱風,10月11日6時風力達至超級颱風程度,其近中心最低氣壓由996毫巴快速降至896毫巴。同時颱風的環流半徑創紀錄地達到了2170

公里,幾乎可以覆蓋大半個美國本土,而它的達到颱風強度的風暴圈半徑也達到了1085公里,如果這個颱風正面襲擊美國的話,將會橫掃美國整個中東部的富饒地區,10月12日6時,泰培奪得觀測史上的最低中心氣壓紀錄,只有870百帕,這時的最大風速達到70m/s,而風速達25m/s以上的暴風圈半徑更有300公里,接著中心風力最高達到了305公里/小時(85米/秒),這些數值均創下了歷史紀錄,至今仍無熱帶氣旋能夠打破。10月13日,泰培風力才開始減弱,但仍然是一個四級颱風,10月19日,泰培在日本近畿和歌山縣的白浜町附近登陸,減弱成為一個一級颱風,不過中心氣壓仍有965百帕、平均風速亦有35m/s,隨後泰培橫掃日本九州和北海道,減弱為溫帶低氣壓后再度增強,10月20日15時氣壓又降為950百帕,之後沿阿留申群島向東前進,於22日踏入西經範圍,不久后消失。

這個颱風的大型暴風圈非常廣闊,橫掃日本時能把日本最主要的四個大島都納入它的暴風圈內;降雨量也非常大,在日本減弱后,仍然在紀伊半島錄得超過900毫米的雨量紀錄;它的活動範圍也非常廣闊,經過的路線從最南的北緯5度、到轉為溫帶氣旋前的北緯45度;最西達到了東經133度,而成為溫帶氣旋后又越過國際換日線進入了西經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