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常說的「關內、關外、關中、關東」指的都是哪些地方?

在一些古籍或是影視劇當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關外」、「關中」這樣的地名,那麼這些地方具體指的是哪裡呢,對比現在是否一致呢?其實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範圍,意思也不盡相同。

所謂「關」,這裡指的是關口、隘門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一個交通要道的關卡、屏障。

關中

即「四關之內」,這四個關口分別指的是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

這四面都有天然的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同時土地肥沃、民眾殷實,所以自古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其實最早的天府之國說的就是這裡,這比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稱謂早了半個多世紀。

在古代文獻中常有它們的出現,比如賈誼的《過秦論》中開頭就有「秦孝公據崤函之固……」說的就是秦國的東面要塞:崤山與函谷關。

此處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秦末楚漢爭霸中,常說的「關中王」,即入關進咸陽者就在當地為王,指的就是函谷關。

現在關中地區位於陝西省中部,大致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在內的五市一區。

關內、關外、關東

這些可以放在一起說,即關口內外。由於歷朝歷代所指的關不盡相同,所以它的內外範圍也有所變化。

古代在陝西定都的王朝比如秦、漢、唐等時期,關指的就是函谷關或潼關。其以東地區就被稱為「關外」,也叫關東。春秋戰國時期的「關東六國」由此而來,以此劃分秦與齊楚等六國的方位。而關內就是其以西京畿附近地區。

到了明清時期,關則是指山海關。出山海關以外的東北地區就是關外,也叫關東。關東有了東北區域的概念。「闖關東」說得就是到東北去謀生。關內指長城以南地區,今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

由上可見,「關中」的變化不大,而「關內、關外、關東」在歷朝歷代是有所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