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麵大王沒落,6年市值縮水800億,是誰打敗康師傅?

魏應州是頂新國際集團的創始人,是魏氏四兄弟的老大,也是康師傅背後的大佬。

康師傅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當年的康師傅以60億包的年銷量被稱為「中國面王」,同時也成為了世界上銷量最大的速食麵生產商之一,康師傅的版圖究竟有多大?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FamilyMart等等。

「康師傅」的創始人是台灣魏氏四兄弟: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和魏應行,四兄弟祖籍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古竹鄉黃竹煙村。

1954年,魏應州出生於台灣彰化,曾祖父是福建永定人,早年赴台經商。1958年,父親子承父業,在村裡辦了一家「鼎新」小油坊,主要生產蓖麻油、棕櫚油。

直到1979年父親去世,油坊還是局限在周邊的四、五個村裡。等到魏應州25歲接管鼎新時,賬上只剩下250萬資產以及300多萬的債務。最慘的時候,工人半個月工資都發不出來,門口天天有銀行催債,威脅要查封工廠。

1980年正月,女兒吵著要吃椰子,魏應州心疼孩子,掏出20塊給買了一個。不料,椰子沾在衣服上粘糊糊的,「比菜油還難洗!」魏應州由此決定做椰子油。

正是靠著椰子油,魏應州不僅還清了300萬債務,賬上還存下200多萬。此後8年間,魏應州又將觸角延伸到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6款產品,他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由於在台灣島內的發展始終磕磕絆絆,20世紀80年代末期,魏家兄弟帶著1.5億新台幣到大陸試水。

短短4個月,魏應州就在燕郊辦了一家鼎新油脂廠,並把出廠價格定在每瓶5.5元。不過,魏應州顯然沒有意識到內地消費者更喜歡平價產品,「圖的就是物美價廉」。

此時的魏應州興緻正濃,他一口氣在濟南、秦皇島和內蒙古通遼辦了3家工廠,先後推出「康萊蛋酥卷」和蓖麻油等4款產品,還在央視扔下500萬廣告費。

到了1991年第一季度,不但一分錢沒賺到,還賠了2000多萬。幾個弟弟打起了退堂鼓,唯獨魏應州不服輸,「就此回到台灣,沒有面子!」但是,市場不相信眼淚,魏應州已經沒有太多選擇。

一次出差,魏應行因為不習慣火車上的飲食,就帶了台灣產的速食麵在車上吃,不料香味引來眾人旁觀,不時有人詢問哪裡能買到這種速食麵。「大陸這麼大,坐火車的人那麼多,速食麵的市場該有多大!

經過市場調查后,魏氏兄弟發現大陸已經有不少速食麵企業,但是兩極分化非常嚴重:一邊是國內廠家生產的廉價面,幾毛錢一袋,但質量差;另一邊是進口面,質量好,但五六元一碗,這在90年代初人們可消費不起。品質和價格適中的中端產品留有大片空白。

1992年8月,魏氏兄弟投資800萬美元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生產速食麵產品,他們為品牌選了一個胖廚師形象,取名康師傅,意為健康加專業。

「康師傅」第一碗紅燒牛肉麵誕生,適合國人的口味加上1.98元一包的價格,使得「康師傅」幾乎一問世便成了國人心中速食麵的代名詞。

到1995年底,即便批發商拿著現金在廠區門口等5個多小時也買不到一泡麵,為了解決產能瓶頸,一年後在廣州、杭州、武漢、重慶、西安、瀋陽等地方建立了7個生產基地。康師傅日產量很快突破2500萬包,康師傅銷售量也超過60億包,市場佔有率達到40%,成為速食麵的龍頭老大。

2011年,處於鼎盛時期的康師傅控股總市值一度超過1400億元港幣;但截至2017年9月,康師傅控股總市值約為626億港幣。6年左右的時間裡,康師傅控股總市值蒸發接近800億港幣。

速食麵市場已經連續五年出現了衰退跡象,這與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的替代品有直接的關係,尤其是近兩年外賣的興起,對於速食麵而言形成了直接的衝擊,餐飲業的發展和外賣平台的爆紅已經形成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速食麵的生意,以後可能越來越不好做。

有專家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人們一直對速食麵的營養性存疑,而且速食麵的口味比較單一,這些問題都在影響速食麵的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