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晚年重遊故宮,指出幾處嚴重錯誤,專家卻堅持說絕不會錯

自打秦始皇創造了「皇帝」的稱號以來,中國歷史上就多了皇帝這一稱呼。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國到底有多少位皇帝說法不一。據國防大學出版社《中國皇帝史》一書統計: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清代宣統覆滅,我國封建社會共經歷了352名皇帝。

作為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皇帝,似乎都有著更特別的意義。秦始皇我們今天不說,只聊聊末代皇帝溥儀的一些傳奇故事。溥儀,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溥儀是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本沒有機會坐上龍椅,但是慈禧或者說歷史選擇了他。從此,溥儀開始了跌宕起伏的悲喜人生。

溥儀3歲時登基,6歲時宣布退位,又經歷了復辟和偽滿洲國,一生三次稱帝三次退位。作為清朝和封建歷史上的「雙料末代皇帝」,溥儀並沒有向眾多末代皇帝一樣丟失性命。在日本戰敗後,溥儀先是進入戰犯管理所改造,1959年被特赦後回到了北京,成為一位普通公民,當時已經53歲。

此時的溥儀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現在他也需要一份收入來養活自己,於是國家給他找了一份在北京植物園的工作,負責養養花草、賣賣門票。後來國家為了人盡其才,又把溥儀調任文史專員,專門研究一些歷史資料。雖然沒有了以前皇帝的尊貴,但此時的溥儀卻很享受這份閒適,沒事的時候就繼續完成他在管理所時開始寫的自傳。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初稿終於完成了。但是交上去審稿時,發現裡面基本都是反省自己錯誤的言辭,全書不夠豐富立體,上級讓他可以把童年的經歷照實描述。但是由於已經幾十年過去,溥儀下筆時卻很多東西都記不起來了,於是領導又安排同事和他一起去故宮重遊,說不定可以記起一些童年往事。

來到故宮門口後,同事遞給溥儀一張沒票。溥儀驚訝的說:「到這裡來,我還得買門票?」同事見狀,立刻解釋說:「現在故宮對外開放,所以來的人都得買門票,拿這筆收入作管理、維修故宮之用。」溥儀聽後種種思緒湧上心頭,半晌沒說話,最後默默和同事一起進了故宮。

進了故宮後,溥儀邊遊覽邊回憶童年的事情,但是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了故宮很多擺設都是錯誤的。比如原來西暖閣一面用來緊急逃生的暗門被堵住了,這可是皇帝的專用通道。另外,光緒皇帝寢宮裡的那柄寶劍也掛錯了位置。溥儀說這柄寶劍之所以能夠掛在光緒的寢宮裡,是因為那是被大喇嘛開過光,可以鎮宅辟邪的,但是必須要掛在對門的牆上才有作用,現在掛在側壁,明顯錯了。

據說溥儀在故宮這麼一路走一路看,竟然發現了很多處錯誤,最令人忍俊不禁的便是寢宮中放置的光緒照片了。溥儀指著光緒的照片對工作人員說:」這個掛錯了。「工作人員第一次碰到有人說照片掛錯了,雖然一再強調沒有錯,但還是請來了專家。專家到後態度也很強硬,死命說沒有錯,他們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無奈之下,溥儀只好說出了自己的身份和為什麼能夠肯定這處錯誤。

原來照片中的人不是別人,恰好是溥儀的親生父親醇親王載灃。溥儀雖然從小沒有在父親身邊長大,但是載灃作為宣統年間的攝政王,溥儀肯定會經常見到,因此絕不會認錯自己的父親。而且照片中的頂戴也不符合光緒皇帝身份,這樣一說專家們才發現錯誤,自然也是尷尬萬分。因為當時是開放日,遊客眾多,聚集過來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這樣一來溥儀的」特殊身份「也就不能繼續遊覽了,不過溥儀指出的幾處錯誤後來很快被改正。

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不知是害怕觸景傷情還是其他原因,此後,溥儀再也沒有去過故宮。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在1964年成功出版。1967年,溥儀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其實,溥儀的眼界要超過很多所謂的專家。為什麼這麼說呢?無他,唯手熟爾!首先溥儀的老師都是數一數二的國學大師,文化水平很高;其次溥儀身在皇宮,見過的珍寶無數,從小耳濡目染的環境,令他的鑑寶水平堪稱當世一流。而這樣的機會,是幾乎所有專家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