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人和服最大秘密是這 讓人臉紅不已

日本的和服,與我們中國的旗袍一樣,是日本的民族傳統服飾。在中國,並不是每個女人都喜歡旗袍的,也不是平時常看到的。而在日本,和服卻是每個女人的最愛,而且常常穿著和服招搖過市。為什麼呢?原來這美麗的和服裡面,隱藏著一個秘密。

日本女人最缺乏當模特兒的資格,因為島國人身材異常矮小,平時穿著長袍,踏在半尺高的木屐上,看上去還不討人嫌,等到脫了衣裳,望上去真是難看得很,只見肥大的一段身子,四肢短小。

日本女人長成這樣,應該怪罪於「榻榻米」這種特殊的起居方式,世代相傳的跪坐與盤腿坐。

 

使日本女人的雙腿受盡扭曲和壓迫,變得不成體統,就像過去我們中國女人裹小腳。

不過,聰明的日本人善於在不利的條件下揚長避短,化腐朽為神奇的。

當日本女人用這種寬鬆修長、典雅艷麗的服裝,將不起眼的軀體連同「大根腿」一起包裹起來時,奇迹就發生了:一個個嫵媚嬌柔、儀態萬般的美人,出落在世人面前。

說是包裹,並非全然封閉,和服的裝束雖然森嚴繁瑣,卻在日本女人最迷人、最性感的胸脖這個部位上網開一面,留下最大空檔,令天下男人心蕩神搖。

日本女人為何總給人一種溫柔、含蓄、美麗、聰慧的印象?

 

其實一切都源於她們穿著與眾不同的和服,是這和服的「一藏」「一露」,充分展現了女性特有的魅力。

其實很多日本女人並不那麼美麗,她們的人種決定了她們身材存在很多不適合當模特的缺陷。比如:她們身材嬌小、腿短腳粗,穿過於裸露的職業裝很容易露怯。

所以需要用和服的寬鬆、肥大來掩飾她們天生的矮小和粗腿。這就是所謂的「一藏」,當然這個「藏」也存在很多學問的,「藏」也「藏」得很巧妙。

和服的顏色款式差異明顯,這些無聲的元素,正是區別年齡和婚姻狀況的標誌。例如,未婚的少女穿「緊袖外服」;已婚婦女則穿「寬袖外服」;

髮式也與之匹配,比如,梳缽壯的「島田」式髮型,就要穿紅領襯衣,這是未婚女性的裝扮;梳圓髮髻,穿素色襯衣的,則是已婚主婦。蝴蝶結標誌著她是未婚女子,還有鮮艷的色彩也能說明她的婚姻身份。

所有的和服,都不用鈕扣,只用一條打結的腰帶。包裹起來的身體,暗藏在各色薄薄的衣料中,若隱若現,更添幾分朦朧美。

這種「藏」其實是「藏」的半推半就,曖昧朦朧。

所謂的「一露」當然是露日本女人的脖子與後背。如同古代中國男人,病態的迷戀「三寸金蓮」一樣,日本人普遍醉心於女性的脖子與後背。

女性和服在這兩個地方特殊眷顧、精心剪裁,一定要露得恰倒好處,既令人陶醉,又不流於青樓氣。日本女性的脖子與後背一經和服的調教與突出,便立刻「別有一番滋味」。

徐志摩有一首著名的短詩《沙揚娜拉》,對日本少女說再見的姿態津津樂道:「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其實,還不是借人家的脖子說事兒?穿上和服,連脖子都有了詩意,實在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厲害呀!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它是在依照中國唐代服裝的基礎上,經過1000多年的演變形成的。

日本人將他們對藝術的感覺淋漓盡致地表現在了和服上。

肯定會有人想問,和服後面的那個小包包是什麼呢?

其實在最初那不是包包,是腰帶的打結。桃山時代(1582-1600),豐臣秀吉積極倡導海外貿易,招引許多傳教士遠渡重洋到這個東方極地島國。當時日本人見傳教士的外袍是用繩子狀的帶子系住的,很感興趣,紛紛模仿,日後又受朝鮮傳統服的寬腰帶影向,才逐漸演變成今日和服那種包包結腰帶。

最初只是將編成繩子狀的帶子,層層纏在身上而已。這是名古屋繩帶與博多繩帶的起源。江戶時代才改為寬腰帶。本來也只是三、四公分寬的腰帶,後來漸漸加寬,成為今日需折兩半纏在腰上的腰帶。但是這種纏法會隱沒女性的三圍,變成上下一般粗的圓柱形身材,於是女人們便想出在腰帶上打結的方法,並且盡量讓打結靠近胸部,以強調曲線。

和服腰帶的打結,起初也跟全球所有男性皮帶一樣,結在正面,打結也很小。不過腰帶本來的目的就是想引人注目,只好越打越大,最後大到看不到腳趾,走起路來像挺個啤酒肚子。又因這樣一來行動反而不方便,江戶時代初期,日本女人乾脆來個史無前例的服飾造反,將腰帶的打結搬到背後。並將西方婦女不可欠缺的項鏈、胸針等裝飾品,全改頭換面成為繩帶或是其他,統統裝飾在前面或背後的腰帶上。所以請別小看那個包包,那個包包其實很有學問的,細看之下,能看出你出身良好或是貧賤。穿和服時,也通常不能戴其他閃閃發光的首飾。

但是到了現在包包裡面放了什麼就因人而異了,因為現在日本女人的都比較職業化了,

另外,和服下擺的風花水月花紋,走動時會如何擺動、會增添多少女人的韻味,都是經過細心研究后才被設計出的。在這些花紋上,又該繫上何種顏色或花紋的腰帶與繩帶,也是一門非臨時抱佛腳便能暗記住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