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勾兌蜂蜜和濃縮蜜能夠堂而皇之的進入超市銷售!而真蜜不行!

蜂蜜從為結晶到結晶的狀態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勾兌蜂蜜,勾兌蜂蜜到底是什麼!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假蜂蜜就是這種,勾兌用的果葡糖漿每斤成本不到兩元錢,比白糖更便宜。果葡糖漿是用小麥、大米、玉米的澱粉為原料,經酶液化、糖化,將澱粉轉化為葡萄糖的溶液,在經脫色、分離精製後轉化為果糖。為清澄透明的粘稠、無色糖漿。果糖漿與純天然蜂蜜很相似,給鑒別帶來了難度,採用相應的方法還是可以鑒別的。

這糖漿也就是業內所稱的「白蜜」。「白蜜」是以大米為主要原料、經過生物技術發酵轉化而成的一種糖漿,其外觀、甜度、口感和蜂蜜極為相似。但營養價值與天然蜂蜜相差甚遠,然而消費者無論在色、香、味上都是無法分辨的。廠家欺負的就是消費者不識貨。

不同品種的蜂蜜顏色也是不一樣的

別說是消費者,即便是做這行的人也未必分辨得出勾兌蜜。以前,有些特定的蜂蜜品種,如椴樹蜜、油菜蜜溫度較低時容易結晶,但勾兌蜜不結晶。然而,現在不少勾兌蜜又加進了一些輔料,令其在低溫下同樣可以結晶。因此,勾兌蜜只有專業的檢測機構分析其成分,才能令其顯形。

此外,作為鑒別的重要依據之一—食品生產檢驗報告又大都形如虛設。據透露,不少廠家均採取偽造食品生產檢驗報告的做法。而作為經銷商,國內各類專業實驗室多如牛毛,根本不可能逐一查對。加之,這些蜂蜜歷來銷路順暢。於是,不少經銷商乾脆睜隻眼閉隻眼。

濃縮蜜:相信大家對濃縮蜜會有所了解,顧名思義,就是把為成熟的水分含量高的蜂蜜經過濃縮機器高溫濃縮掉蜂蜜中的水分。優點:經過濃縮的蜂蜜存放時間會比較長,缺點:在高溫濃縮的同時,蜂蜜中的營養價值也嚴重遭到破壞。大家土想都想得到弊大於利。縱觀超市裡的蜂蜜,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90%以上就是濃縮蜜。

為什麼他們都樂意於生產濃縮蜜不賣原蜜?理由如下:蜂農平均3~5天搖一次蜜,一般情況下,蜜蜂產蜜後會在巢里吞吐蜂蜜,以去掉蜂蜜的水分,而內勤蜂會不停的扇翅膀,以蒸發蜂蜜中的水分,當它們覺得蜂蜜的水分已經蒸發得差不多,蜂蜜已成熟時,蜜蜂就會在蜂巢加封一層蜂蠟,這就是俗稱的純天然高質量封蓋蜜。

波美度一般最高可達到42度(受天氣決定,一般不低於40度,國家標準是39度)。但這蜜蜂的加工時間至少需要4~5天的時間,可事實上,廠商收購蜂蜜原料時為節省成本,常常把價格壓到最底線,對波美度也要求不高,因為他們有濃縮機,成熟蜜和不成熟蜜的收購價相差不遠,於是造就了蜂農為了增加產量,3天就把未成熟的蜂蜜搖出來,有些甚至一天搖一次。搖蜜時也方便,不用每次在搖之前都用刮蜜刀把封蓋蠟刮掉再搖蜜,省時省力多產量,一舉三得。

而廠商為了投消費者所好,對不成熟蜜進行濃縮加工,把它加工成43度,牙籤都可以挑出絲,倒出來還有層疊壯,而且放個五年都不成問題,玻璃瓶也不會因為原蜜里所含的氣體鼓脹而爆炸,又方便運輸,消費者看了也稱絕,多「好」濃度多「高」的蜂蜜啊~~~~可愚昧的老百姓們,您可知道,蜂蜜是不可能自然成熟到那種狀態的,自然成熟到43度以上的蜂蜜是搖都搖不出來的,就連蜂蜜自己吃都成問題,蜜蜂是不會笨到自己釀造的蜂蜜,連自己都不能吸進去的吧!!!!

蜂蜜企業的蜂蜜能夠進入超市就是因為企業有相關食品加工的資質,而我國的蜂蜜的檢測標準還很不完善,導致蜂蜜企業利用我國蜂蜜檢測的標準漏洞,可以用很低廉的果糖和葡萄糖勾兌成蜂蜜的主要成分去檢測,因為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和葡萄糖還有很多的微量元素組成的。

真正的蜂農只能自己辛苦的四處奔走采蜜,對於銷售是不太懂的,採到的好蜂蜜只能給蜂蜜企業低價收購,然而有時候蜂蜜企業也不可能去收購那些成熟封蓋的好蜂蜜,只能叫蜂農生產不成熟的蜂蜜低價收購,在經過加工成濃縮蜜。

再說蜂農也不可能有進入超市相關的生產加工產品的資質,也正是這個原因,純正的蜂蜜是不能直接進入大商場銷售的,最後真正的純蜂蜜也只能在街邊叫賣了,淪為抵擋的蜂蜜。

不過網際網路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微商和銷售團隊和蜂農聯手在網路上銷售,也給蜂農帶來了不少的財富,不過你如果想在網路上買到好的蜂蜜,低於40元的價格你就要小心了。所以選擇蜂蜜千萬不能貪圖便宜。真正好的蜂蜜一般的情況下價格在40-80元左右屬於正常的價格,那些賣價在80元以上的蜂蜜屬於暴利了,也不能說人家暴利,人家賣那麼高的價格也要和他們本身的各方面來算的,比如說包裝、營銷、廣告、人工成本等等。還有那些野蜂蜜本身稀少賣一百多也是屬於正常的,畢竟中國土豪還是很多的,這點錢不算什麼,只要是好的,錢不是問題,是吧啦!

蜜蜂在授粉和採集花粉

人類離不開蜜蜂,近百年前,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蜜蜂消失,人類生存的時間就可能只有幾年了」。如果蜜蜂完全消失,那麼所有需要蜜蜂授粉的植物也全都會面臨絕種,因為它們無法繁殖後代,而緊接其後滅亡的就是以這部分滅絕的植物為生的動物。隨著食物鏈的層層斷裂,人類最終會因為找不到食物而滅亡。當然,以現在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很多作物甚至可以跳過授粉這一環節,通過轉基因工程或者噴灑藥劑來實現開花結果。但是,這樣培育出來的食物好吃嗎?還是我們想象中的食物嗎?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食物安全嗎?

因此,我們要做的是理解愛因斯坦這句話背後的深層意義,即生態環境中無論多麼微小的物種的消失,都不是一個單純的事件,某一物種的消失都至少會對其所處生物鏈前後的物種甚至人類和整個自然產生影響。有時候這些影響並不能立刻顯現出來,但未顯現並不代表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