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怎麼吃才最健康?水煮油炒都不對,資深營養專家教你一招

在眾多的網友提問中,「XXX怎麼吃最營養」是被提問次數最多的問題之一。今日頭條大數據顯示,在與健康相關的熱詞中,與營養相關的話題熱度排名也始終靠前。

 

今天就和大家再次分享一種營養美味兩不誤的蔬菜吃法——「水油燜炒」(原來叫做「油煮菜」)。學會這6招,就能get它的精髓啦!

 

問題1:為什麼必須少放水呢?多放點不行么?

我提出這個烹調方法之後,很多人不以為然,還說煮菜誰不會,白灼誰不會,一大鍋水放菜就行,何必故弄玄虛呢?

 

我勸告多次,水一定要少,這才能嘗到它的妙處。

 

放很多水煮菜有幾個害處:

(1)大量水稀釋了蔬菜中天然的鮮味、甜味,降低美味。

 

(2)大量水使蔬菜中的水溶性物質溶出,包括鉀、硝酸鹽(降血壓和暢通血管的物質)、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 B6、葉酸、多酚類抗氧化物質、硫甙類防癌物質等。一方面,溶出后它們失去細胞結構的保護,受熱損失率加大,另一方面,湯多了喝不完必然扔掉,那麼營養素和保健成分就白白被倒進下水道了。

 

(3)大量水必然帶來放鹽總量的增加。100克水放0.5克鹽合適的話,200克水就要放1.0克鹽才能達到同樣鹹度。所以,湯水越多,吃進去的鹽越多。不喝湯呢,溶出的營養素就要被扔掉。

 

當然,具體放水的量可以根據食材的量和質地來調節。比如想做大塊的西蘭花,和做細小的雞毛菜就不一樣,前者加熱時間要長點,那麼放水的量就多一點,避免干鍋。

問題2:為什麼非要放油呢?不能直接放少量水燜熟么?

放少量油,被菜吸進去之後,能有效軟化菜里的纖維。沒有油直接白煮,菜筋就容易塞牙,不好吃。雖然有些菜很嫩,炒、煮都可以,但畢竟有些菜偏老,就需要有油來幫忙軟化。

 

有些朋友問:我就買最嫩的菜,或者只吃菜心部分,不行么?其實,對葉菜來說,反而是偏老的大葉子營養價值高。其中不僅膳食纖維豐富,葉綠素、鈣、鎂、多種B族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含量都要比顏色偏淺、纖維很少的小嫩葉含量高。如果能愉快地吃一些偏老的葉子,無論對預防便秘還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都是非常好的,還能增加飽腹感,預防肥胖。

 

問題3:除了香油,還能放什麼油呢?花生油、菜籽油不行么?

因為這種烹調方法油不會受到高溫,不超過100攝氏度,所以必須放沒有生味的油才好吃。花生油、豆油、菜籽油都有特殊味道,不加熱到炒菜溫度的話,多數人不太喜歡。

 

如果你不喜歡香油(有香味的芝麻油)的話,普通沙拉油(可以直接拌冷盤的)就行。初榨橄欖油、核桃油、亞麻籽油、牛油果油、杏仁油,都很好,只要你喜歡那種味道,而且不嫌貴,就可以用。所謂少吃油,吃好油嘛。放豬油雞油做這種菜也都很好吃,如果你想增重,或者運動比較多,不怕飽和脂肪,就可以用。

 

尤其是核桃油和亞麻籽油,不太耐熱,不適合用來炒菜,用來做這種水油燜炒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問題4:你說過程中要燜1分鐘,是關掉火來燜呢,還是開火煮著燜呢?

這種烹調方法和炒菜一樣,需要盡量縮短總的烹調時間,以便減少維生素的受熱損失。迅速熟的關鍵是蒸汽對食材的作用,如果關火燜,溫度低了,蒸汽產生少了,變熟的時間就要延長,所以不利於營養素保存。建議是中小火來燜,維持沸騰,又不會迅速烤乾燒糊。這就需要烹調者按自家灶台的火力進行一些調整了。

 

問題5:除了做菠菜油麥菜等綠葉菜,這種烹調方法還能做什麼蔬菜呢?

除了各種綠葉菜,還可以做白色菜花、西蘭花、各種蘑菇,特別好吃。此外,做冬瓜、絲瓜、白蘿蔔、青蘿蔔之類的蔬菜也是不錯的。具體放多少水,燜的時間多長,看你需要什麼樣的柔軟度。但在不造成干鍋的前提下,盡量不要放太多水。

問題6:我喜歡炒菜時熗鍋,加花椒蒜片什麼的,現在用這種水油燜炒,就不能放了,覺得味道還是有點單調啊!能解決這個問題么?

有三個方式可以解決風味多樣化的問題。

 

(1)在其中同時加入肉片、雞翅、火腿、木魚花之類,或直接用少油的肉湯、骨湯、雞湯等來提鮮。這時候就不用額外加香油了,直接用湯里剩的一點油。

 

(2)用提前加入味道的油來替代香油。比如說,提前在較多烹調油中加入調味品,做成蔥油、花椒油、小茴香油、蒜片油,放在罐子里。每次做菜時加一匙,替代香油。做一次,存在冰箱里,可以用一周左右。

 

(3)做菜之後,再加入其他調味品,比如辣椒醬、胡椒粉、十三香之類調味。

 

如果不嫌麻煩、不怕油煙的話,也可以考慮每次在鍋里少放一點油,加入蒜片蔥花等香辛料,小火略煎香。想要什麼味道就加什麼香辛料,辣椒花椒小茴香孜然什麼都可以。然後倒一小碗水,待水開后,放入蔬菜,按油煮菜的方法操作,就不用加香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