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不僅煮魚好吃,跟它煮在一起也是絕配!

團年最熱鬧的要數去外公家。外公向來對吃食的要求很高,炒菜既講究火候和味道,還要求刀工。所以兩個舅媽炒得一手好菜,從普通食材到水產野味,經她們一伺弄,都能變成佳肴。

舅媽每年都要做豆腐,泡好的黃豆用石磨推好成漿,然後入大鍋里煮。加了滷水或者石膏水之後,豆漿便陸續有塊結出。這時,她便會在廚房裡大聲吆喝:「豆花,豆花,哪個吃豆花……」,像做買賣的。喜歡吃豆花的人便爭先恐後地趕來,舉著碗等著舅媽的大勺伸過來,因為再等一會兒,豆花都要悉數裝進豆腐箱,壓成豆腐塊了。豆花塊裝入碗中,滴些醬油,再加事先炒好的油酥豆瓣,再來淋一點辣椒油,撒幾粒韭菜碎。這樣吃豆花太香,以至常常忘記溫度,從嘴裡一直燙到胃裡。五姨父每次被燙,都會滑稽地假裝撐自己的嘴巴,說自己是個好吃嘴兒。

如今,我們住在山上的風景區內,爬山很便利。我爬山不只為了鍛煉身體,很多時候也是為了在山頂吃一碗熱騰騰的豆花。豆花與蘸碟分開。料汁,除了醬醋鹽和花椒面、雞精,最妙的要算那一勺用兩種新鮮辣椒炒制的帶著韌勁的辣椒油。早起爬1小時山到頂,再花4塊錢吃一碗美妙的豆花,城市在自己腳下,清潤的風迎面拂來,往往有一種信念在心中升起:活著真好。

市內有一家魚府我們也愛去,除了紫鰱細嫩無細刺之外,裡面的黑豆花最讓人掂念。黑豆用石磨推制,雖然經過火鍋料的味道侵襲,仍然能吃出香甜的豆香。現在有好幾家專營石磨黑豆花的店,真讓人大飽口福。

重慶的豆花就更不用說了,遍地都是豆花飯莊。一碗豆花,一碟蘸料,再來一碗白米飯,就可以解決一頓飯,實惠又好吃。

我們在桃坪羌寨人家吃到的豆花也讓人難忘,微酸香滑,帶著絲絲花椒油的香氣,末了才感覺有一股辣味襲來。有的同事吃不習慣他們的飲食,但是對這豆花卻尤其鍾愛,一海碗被大家搶光,還有人紅著臉去廚房問老闆,還有豆花嗎?老闆人也大方,把原來屬於他們午餐的菜也統統給了我們。後來,老闆收拾碗筷,對我說他們只會做這些味道,問我好不好吃。說真的,那些菜有特別的香與淳。

我念中學時,學校外面也常有豆花叫賣,尤其細嫩,如蒸水蛋,用小碗裝著,上面加了油酥黃豆、醬油、大頭菜粒、辣椒油和蒜水。我見湖北人管它叫豆腐腦,好甜食。

【所用料】

豆花(內脂豆腐代替)600克、酸菜150克、干辣椒3個、紅椒2個、青椒2個、大蒜4粒、

生薑1塊、花椒1湯匙、胡椒粉1/3茶匙、雞粉1/2茶匙、鹽適量、菜油6湯匙

【這樣做】

1、將青椒和紅椒切圈,姜蒜切成末或者片(更美觀),干辣椒切小段。

2、泡酸菜切成小段。

3、往凈熱鍋里倒3湯匙油,油燒掉泡末后,關火,油冷后將花椒放入炒香並變色后,撈出。

4、放姜蒜末(或姜蒜片)炒香(留1/5蒜末最後用)。

5、加酸菜炒香。

6、往鍋里注入500ml清水(鮮湯更好),大火燒開。

7、放掰成大塊的豆花入鍋里,湯復開后關小火,慢慢煨10分鐘(中途輕輕翻動)。

8、嘗嘗鹽味,調放適量鹽和雞粉,輕輕推勻,關火。

9、豆花盛出后,在中間放上青紅椒圈,干辣椒段和蒜米,燒3湯匙熟熱菜油淋入,即成。

【小貼士】

1、如果買不到豆花,可用內脂豆腐,適度掰成稍大的塊,但要煮得久一些,更入味。

2、重慶地區的單獨包裝魚酸菜味道較好,酸菜魚調料包里的酸菜味道也行。

3、特別能吃辣者,可另加些野山椒和野山椒水。

4、酸菜的鹹味要熬后才出來,不要一開始就放鹽,最後看情況適量加入。

5、菜油要燒熟,不然會有生油味,大大影響口感。

下圖是成都豆花的樣子,你如果買不到這樣的,就用內脂豆腐掰成塊代替,注意小火煨的時間更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