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秘:陝西重大發現!秦漢皇家 祭天台 揭開「血池」神秘面紗

遺址所在的血池村為古地名,那麼秦漢時期國家進行大型祭祀活動時,祭品和儀式過程是否與這個神秘的地名「血池」有關呢?

15144335596477.jpg

目前,根據考古現場的發現,雍山血池遺址數量最多的遺跡是分佈較為密集三類祭祀坑,第一類是「車馬」祭祀坑,坑內的「車馬」及其隨器卻製作精巧且形體很小,其「木偶」性的明器化特徵突出。從「車馬」祭祀坑中的三類形制分析,與文獻記載歷代持續對雍畤祭祀的背景有關。第二類是馬、牛、羊的牲肉埋葬坑,部分祭祀坑雖經晚代盜擾,但出土器物仍然十分豐富,截止記者發稿前,已在各類祭祀坑中出土器物二千一百零九件(組)文物,主要有玉器,如玉人、玉璜、玉琮、玉璋、玉璧殘片,青銅車馬器,如蓋弓帽、車軎、車轙、馬銜、馬鑣、銅環、銅泡、銅管、弩機、銅鏃以及小型木車馬等專門用於祭祀之物。第三類是極少數的「空坑」。三類祭祀坑的內涵與文獻記載的三牲獻食、玉貝、「車馬」之祭品種類相同,而以坑埋藏則是文獻中對祭品「瘞埋」的重要處理方式。目前考古現場已採集到「空坑」內的土樣標本,以檢測是否有「血祭」的成分,探究「血池村」地名的來歷是否與當時祭祀用牲的宰殺與采血場地有關。同時通過對其它出土文物的器表檢測,以檢驗是否有文獻所記用火「燔燒」的痕迹。

 

15144335593941.jpg

據了解,對血池遺址的發現和發掘,不僅系正史記載中關於在雍地開展的一系列國家祭祀行為之印證,而且成為從東周諸侯國到秦漢大一統國家祭祀活動的最重要物質載體和實物體現。儘管在諸如《史記.秦本紀》和《漢書.郊祀志》等古文獻中有大量的記載,但是以往一直沒有發現其實物蹤跡,這次對雍山血池遺址的考古工作,是關於「畤」遺存完整功能結構的首次發現,它以實際文化遺存印證了雍城這座從秦國遷都之後,歷經秦代至西漢武帝時期,它仍繼續作為秦皇漢武時期「聖都」,以舉行國家最高祭天禮儀活動之功能區的存在,填充了既往整個雍城遺址唯缺郊外以畤祭天遺存的空白,進一步明確了雍城遺址各功能區的空間分佈於文化內涵。

 

從「透物見人」的角度,此次考古發掘出的實物資料,對於深化秦漢禮制、秦漢政治、中國古代禮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於此同時,通過今後以雍山遺址考古成果為契機,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對於當代樹立文化自信、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與認同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薇兒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已取得重要收穫,該遺址是首次在雍城郊外發現時代最早、規模最大、性質較為明確、持續時間最長且功能結構趨於完整的「雍畤」遺存,是由秦國國君和西漢多位皇帝親臨主祭的國家大型祭天固定場所。

 

15144335603360.jpg

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位於陝西省鳳翔縣城西北的柳林鎮血池村東至溝南村之間的山樑與山前台地上,東南距秦雍城大遺址15公里,這裡溝壑縱橫,植被豐茂,且處在秦漢時期重要的水陸交通要道上。「目前共確認相關遺跡包括各類建築、場地、道路、祭祀坑等3200餘處,都取得了重要收穫。此次發掘了兩處遺跡性質不同的『夯土台』和『祭祀坑』。」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漢考古部主任田亞岐說,「夯土台」在一處山樑上,高5.2米,基座直徑23.5米。從出土的建築遺跡判斷,秦漢時期在「夯土台」上很可能有小型建築。圍繞「夯土台」的是一個圜狀「壝」,在「壝」的外側有三重台階平地。

 

15144335615444.jpg

在距離「夯土台」一公里的東南方向,考古人員同時還發掘了一處「祭祀坑」遺址,在這個遺址內密集的分佈著各種類型的祭祀坑,出土了2109件(組)文物,主要有玉器,如玉人、玉璜、玉琮、玉璋、玉璧殘片、青銅車馬器。也有一些祭祀坑是「空坑」,考古人員分析這可能就是文獻中記載的「血祭坑」。

 

「根據文獻的記載,當時這些坑都是作為祭品埋葬的,埋葬的都有什麼東西呢,第一是車馬,第二是玉、貝,第三就是三牲的祭祀坑,就是馬牛羊這些肉坑。另外空坑的話很可能是血祭坑,血祭坑就是說當時在祭天的時候除過這些東西以外,還有小量動物的血,採集在一起后最後用血來做一些祭天的儀式。」田亞岐說。據了解,遺址所在的血池村為古地名,據村裡的老人們說,村名與古代的祭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