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不辯,辯者不善……一生必讀的做人箴言

15147228907486.jpg

真正高水平的說話做事和教養,

 

 

該是什麼樣子呢?

有的人外表光鮮亮麗,

一身名牌,盡顯奢華,

卻不見得真有品位和教養;

有的人能言善辯,滿嘴漂亮話,

做人做事也不見得真有水平;

.........

關於這些,

有兩位名家的兩句做人箴言,

說得最為透徹,值得細細品味,

特此推薦給朋友們共賞:

第一句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名家:南懷瑾

以前結識過一些能言善辯、巧舌利嘴的人。當時曾認為那是他們的一種才能。

後來又結識了一些忍辱不辯、寡言不爭的修煉人,就感覺到了他們的精神境界差異很大。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的最後收筆之言:「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頓時感到恍然大悟。

是啊,巧言令色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一語出自於《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是說:

誠實的話不一定動聽,動聽的話不一定誠實。世間的好人不會花言巧語,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聰明的人不一定博學,見多識廣的人不一定真正聰明。

 

 

 

人生的修行重在於行,而不在於辯。真理沒有必要每天去爭辯。一天到晚爭論不休,也未必就能辯論出來真理。

一切真理與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實修,才能真正領悟。

15147229271584.jpg

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在《論語‧學而》中又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由此看來,在人生中應該少說多做,這一點孔子與老子的主張是完全一致的。

 

 

 

不能只說動聽漂亮的話,而沒有實際行動。細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與別人辯論什麼,不會只用言論去證明自己是正確。

即使面對誹謗或人身攻擊,他也能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無辜和清白。忍辱不辯的人往往都是在埋頭做事。

與此相反,那些天天與別人辯論的人並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儘管他們在與別人辯論時處處表現自己的能力。

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語去贏得別人讚許。修口德就要先遠離高談闊論,不對他人評頭論足。

真誠待人,與人為善,遇到磨難時忍辱不辯,才是正人君子之所為。

 

第二句

教養困難,奢華容易

名家:梁文道

今天的中國,無論你走到哪裡,幾乎都能看見「奢華」這兩個字。每一個商品廣告都試圖讓你感到它要賣的商品有多奢華。

房子是奢華的,車子是奢華的,大衣是奢華的,手錶是奢華的,皮鞋也是奢華的,就連內褲也可以很奢華,乃至於我剛剛吃過的涮羊肉也標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華。

有一天,我在雜誌上看到一篇介紹英國手工定製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斷渲染英國紳士的低調含蓄,一兩千字之後筆鋒忽然一轉,他還是未能免俗地要大談這鞋子有多奢華,並將其定位為「低調的奢華」。

 

 

 

然後把紳士等同於品位,再將品位等同於奢華。

許多媒體早就在「奢華」和「品位」之間畫上等號了,但現在有人進一步連「紳士」也掛了上去,這就讓我覺得有些刺眼了。

我的生活奢華不起,我的言行也離紳士甚遠,可我總算讀過不少傳說中的英國紳士寫的東西,在我的印像中,紳士和奢華根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且看19世紀英國紳士之間的通信,關於紳士的品位,他們是這麼說的:「某某家樸實無華,真是難得的好品位。」

 

 

 

他們會稱讚一個人的樸實和惜物,低調而不張揚,卻絕對不會把看得見的奢華當作品位,尤其不會把它視為紳士的品位。

15147229272166.jpg

這叫作紳士。不一定喜歡昂貴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隨便花錢,朝秦暮楚。

他的品位不在於他買了什麼,而在於他的生活風格甚至為人;他擁有的物質不能說明他,他擁有物質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個怎麼樣的人。

當然,一個人不能做物質的奴隸,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許可以藉著物質偶爾散發出來。

 

 

簡單地講,這就是教養。「教養」是一個何其古老、於今天何其陌生的詞啊。這個詞本來才是品位的絕配,不過,由於教養困難,奢華容易,我們今天才會把品位許給了奢華,讓空洞的、無止境的消費去遮掩教養的匱乏。

久而久之,甚至開始有人以為,英國的傳統紳士皆以奢華為人生第一目標。

如果你覺得「教養」太過抽象,我可以為你舉一些沒有教養的好例子,比如手上戴著伯爵表,然後藉醉酒臭罵上錯菜的服務員小妹妹,這是沒有教養的。

教養不必來自家教,更不是貴族的專利,上進的紳士更看重後天的自我養成。然而如今,

廣告

 

奢華地招搖過市之輩多如過江之鯽,甘于謙遜、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卻幾不可聞,豈不可嘆?

 

1514722890989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