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會失敗的 最大原因:我們不是耳聾,而是「心聾」!

15148510364596.jpg

15148510548368.jpeg             

                 

                 

            

.        

                 

                 

                 

                 

                 

                 

                 

         

(圖片擷取自:pexels)

 

在人生最孤獨的時候、最難過的時候,

我們只是希望,

有一個人能不加評判地傾聽。

儘管克服內心的瓶頸還是需要一個過程,

但是有一個傾聽我們說話的人,

會讓我們擁有勇氣。

 

 

 

人都需要有聽眾,

被傾聽是令人非常快樂的一件事。

很多人在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

其實心裡面已經想好了自己的臺詞、

自已的觀點、自己的辯解,

並沒有認真地傾聽對方的思想和感受,

結果最後好好一個溝通交流變成了一個人的獨白。

 

在溝通交流時,

很多就兩個狀態,說或者等著說。

曾經遇到過一個男生,

他有一次邀約一個女孩,那個女孩同意了,

那天晚上男孩特別緊張,甚至手心都出汗了,

在那天晚上男孩想了很多,

我該說什麼話題呢?我該怎麼說呢?

我怎麼說才能讓女生對我更有好感呢?

我怎麼說才會顯得我很幽默呢?

所以那天晚上他準備了很多東西,

甚至很多東西都背了下來,

比如他自己感覺幽默的段子,

自己感覺特別好的話題……

第二天和女孩約會的時候,

他早早的就來到約定地點等待女孩子,

那天女孩穿的非常漂亮,

男孩看到之後非常激動,

見面後他馬上就開始展現自己滔滔不絕的口才,

有時候女生數次想要表達,

結果被他連續不斷的話打斷了。

最終都沒有說出口。

從那以後這個男生的邀約再也沒有後續了。

很多人以為自己把話講了就是溝通,

殊不知這只是你在單方面的表達。

人生絕大多數的痛苦都發生在人際關係中,

比如工作上、戀愛裡、婚姻中,

許多痛苦的起源都不是我們想有意傷害彼此,

而是彼此的誤解和表達需求的錯位。

真正的療愈是我們能夠靜下來,

傾聽彼此的心聲,還事情以真相。

很多人以為把自己想講的話講了,

想發的脾氣發了就是溝通,

在聽別人講話時,

很多心思都放在如何辯駁對方,

沒等對方說完,馬上講自己的理,

越說越氣,結果不歡而散,然後說無法溝通。

 

真正的溝通是全神貫注傾聽對方的心聲,

感受對方的感受,理解對方,

然後核對你是否真的理解,

對方認為你聽懂了才叫溝通。

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三個原理:

傾聽、真誠、給予愛和接受愛,

這其中給予愛和接受愛所表明的內涵是:

一個人能真正關心和喜愛他人,

自己同樣會感到生活的充實、幸福。

不管你的愛人告訴了你,

多麼不堪的過去,多少失敗,錯誤,

和真實的想法,

你都能夠冷靜的傾聽,

沒有指責、評判、嘲諷、否定,大驚小怪。

而是給予接納、理解、撫慰和情感支持,

成為他遮風避雨的港灣,就會越來越親密。

親密關係意味著很多東西,

包括洗耳恭聽,

包括在愛人哭泣時提供一個溫暖的肩膀。

聽愛人分享他正在經歷的一切,

感嘆他有時真的不容易,

在傾聽時保持淡定和積極的狀態,

甚至感同身受。

如何才能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呢?

首先你自己的狀態要處於一個 放鬆、

深情地傾聽 的狀態

 

在傾聽的過程中我們注意一些什麼東西

首先,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與你在一起的那個人身上。

儘可能觀察有關於他及他情緒狀態的一切。觀察一下:

他的聲音是怎麼樣?

他有什麼樣的情緒?

他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在表達什麼?

他想要表達一些什麼?

當你開始傾聽的時候,需要考慮以上這些問題。

如果你能夠以這種方式傾聽,

你就能夠從一個智慧的、

更有幫助的角度與愛人展開對話了。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做好傾聽是因為:

我們不是 「耳聾」 而是 「心聾」 。

心理科家提出了一個概念「防禦性傾聽」,

說的是溝通過程中,

當聽到對方好像在指責自己,

就會很警覺地在心裡設立一道屏障,

在內心說著:「我沒有。」「不是這樣的。」

用來保護自己。

自然聽不進去話語背後的意義。

而這道屏障會讓兩個人的溝通變得不準確、不客觀,

最後,可能會導致兩個人的關係破裂。

而且你會發現中國的語言特別地有意思,

有太多的話中話、畫外音、潛臺詞......

當你選擇性地傾聽,就會很容易誤解對方。

學會說話前,要先學會完整地傾聽,

卸下內心的屏障,才能儘量減少誤會。

 

有時候,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去傾聽並不容易,

因為,總是會讓我們感覺失控。

我們喜歡掌控的感覺,

於是會把對方的輸入套進自己的模式,

然後再總結輸出。

可是,如果想得到對世界更為廣闊的認知,

放下固有己見是第一步。

著名的治療師斯科特‧派克說,

真正的傾聽需要把自己放在一邊。

傾聽有一個敵人,叫做「前見」,

但是,每一個人都是某方面的專家,

他必定有你所不知道的東西,

古語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如果傾聽時能把個人觀點放在一邊,

說話的人會更容易感受到你的接納,

相信在你這裡能夠得到更多的慰藉,

才會越來越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

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瞭解。 」

能夠放空自己去傾聽的人,

其實更能夠有包容心去瞭解他人。

唯有敢於瞭解不一樣的事物,

才能擁抱更加寬廣的世界,

也能會讓自己更進一步、走得更遠、看得更高。

 

1514851036479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