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什麼原因導致英國小學過春節成潮流?

15183168756340.jpg

據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報道,在英國,中國的春節已經成了當地人共同歡慶的重要節日之一。每年春節期間,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大型歡慶活動都會吸引數十萬當地民眾、外國遊客以及華僑華人前往參加。

現在,這股風潮也刮進了英國校園。已有多位倫敦的華人家長告訴《華聞周刊》記者,「中國新年和龍」成為了本土小學近期最熱門的教學課題。記者邀請了其中一位華人家長,讓他講講是怎麼給當地小孩上一堂充滿中國年味的課。

文章摘編如下:

人還在外地出差,就接到妻子轉發的來自孩子就讀學校的電郵,說最近幾周,老師的教學主題將是「中國新年和龍」,希望學生們將家裡相關話題的讀物分享給同學,同時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跟同學們講一講。由於考慮到孩子是班上唯一的華裔,我便立刻做出了決定,我要去給班上的孩子們上一堂有關中國春節的課。

拿定主意后,我借著清晨送孩子上學的機會,跟校方毛遂自薦——我自帶圖書、布偶、剪紙等一切我能找到的春節元素,給孩子們上一節課。老師們很歡迎,絲毫沒有質疑我是否有面對30個孩子上一節課的能力。唯一要跟校方確定的就是上課日期和時間。

所以,我要準備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些足以地道講述春節的英文版書籍,讓孩子們邊聽邊看;之後再捐給校方圖書館,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閱讀。

當我興沖沖跑到倫敦唐人街時,卻遍尋不到一份稱心合意的書。有關春節的書不少,但孩子能讀的,用地道英文寫作的,一本也沒有找到。但是最終,我在FOYLES書店地下一層的兒童書籍部找到了幾本,來自歐美不同國家作者所著的春節讀物。

15183168767598.jpg

FOYLES書店裡「中國新年」兒童讀物。(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曹劼 攝)

帶上書,還有不久前從北京特意帶回的狗年布偶,我按時來到孩子就讀的學校,走進學前班(Reception)的課堂。

我注意到牆壁上貼著老師們很努力寫出的,歪歪倒倒、粗細不同的中文四字春聯。除此之外,各種剪紙、英文標語「Happy ChineseNew Year」也有一些,看得出校方對於中國農曆新年的重視程度。

我面前的30個孩子,年齡都在五歲上下。他們都是在倫敦當地出生長大的孩子。孩子們對我這個平常只在校門口匆匆見過的同學家長,出現在課堂里感到挺意外。當老師告訴大家,我是來跟大家聊聊中國人是怎麼過春節的,不少孩子們都爭著告訴我,老師在最近已經教過他們十二生肖,還有一些中國人過年時愛說的吉利話,比如牆上貼著的「大吉大利」。

但在課堂上,孩子們還是不太能記得住「大吉大利」的讀音,至於寫出來,就更不可能了。於是我決定先和大家聊聊動物,先從三周前,我從北京帶回來送給學校的狗年布偶說起。

15183168774248.jpg

(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

「為什麼這隻狗是紅色的,我們平時能見到紅色的小狗嗎?」孩子們聽到我的問題紛紛搖頭,老師在旁邊笑著啟發孩子們:「忘了我跟你們說過,中國人到了農曆新年,就會用紅色的紙寫春聯,剪窗花嗎?紅色可是很吉利的顏色呀。」剛說完,一個孩子就舉手表示理解了:「這就和聖誕老人穿著紅袍來給我送禮物是一樣的。」

在老師的給力配合下,我可以不再重複之前課堂上提到過的內容。討論完「紅色的小狗」之後,我們接著說到了兇猛的野獸——「年」。孩子們張大嘴巴聽我說完古老的中國人驅趕「年」的傳說。

我猜他們的腦袋裡,此時此刻應該是擠滿了,所有之前聽過、看過的怪獸故事主人公。而這次他們好像又記住了一個中國版的怪獸以及並不難發音的名字「NIAN」。

有情節性的開場,看來很有號召力,教室里唯一一個舉手要求去上廁所的孩子,最終也沒有捨得提前離場。

老師建議我說說十二生肖的由來和這些動物們所代表的不同性格。所幸我在最近出差時,在倫敦機場收集了一套有關十二生肖的英文書籤,可以照本宣科。因為孩子的年齡相仿,普遍都是龍年或是蛇年出生的,所以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中國龍厲害嗎?會噴火嗎?」

我笑著告訴大家,其實我也不知道中國龍厲不厲害,因為在十二生肖中,它是唯一一個並不真實存在的動物。不過,我告訴大家,正是如此,才體現出中國人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對未來充滿積極樂觀的看法,即便我們在生活中看不到龍,但也願意相信有它護佑著自己的家。

到了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我帶來的春節讀物時間了。我挑中的幾本書,雖然內容相似,但風格還是有所不同。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春節特刊,重點放在了攝影師們對於現代中國人歡聚春節的場景上。

我想孩子們是無法理解什麼叫「春運」的,但我可以跟他們說說一年忙到頭的中國人都很珍惜在這個時候,趕著回家和親人團聚,圍在自己的父母身邊。

其他幾本書里講述最多的,也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就是中國的春節民俗食品。孩子們拿著不同的書問我,為什麼不同書里畫的孩子,在過春節的時候吃的不同。為什麼有人吃的是「義大利通心粉」(我解釋了半天,但不確定大家是否記住這叫作年糕),有人吃的是「耳朵」(一位去過中國的英國小朋友搶著幫我解釋說,這個她認識,叫餃子),有人卻吃炒麵?這個炒麵和倫敦中餐館做的味道一樣嗎?問題之多,讓原本的半小時授課時間,明顯不夠用。

15183168788014.jpg

英國埃塞克斯Great Sampford小學自製的手工龍和福字。(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

最後,老師和我決定用更加形象的方式,來給大家一個總結概括。我們用網際網路搜索引擎,找到了3D版的中國地圖。我告訴孩子們,我出生的那個國家,需要坐一夜的飛機,才能到達倫敦,我們一起上課的地方。

這是一個比英國大數十倍的國家,和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各地有著不同的特色一樣,在中國東南西北不同地區居住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樣是過春節,但大家可以穿的不同,吃的不同,說的方言也不同。

中國之大,其實即便是我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也沒能都親歷見識過。所以,它是一個很值得大家長大之後去看看的地方。不過,它現在其實已經和緊鄰英國的愛爾蘭、法國一樣,越來越被大家所熟知了,不是嗎?

比如說,越來越多的英國孩子在倫敦市中心,和爸爸媽媽一起給舞龍舞獅的表演鼓掌。說到此處,孩子們點點頭,有的還笑了……讓我覺得這節從頭至尾、台上台下沒有冷場的課,孩子們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