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溫泉大忌是什麼?一定要看完這篇!

近日,有媒體報道,85 歲的大學退休教師熊岳峻在雲南農業大學附近的永都溫泉酒店泡溫泉時意外死亡。熊岳峻平時身體健朗,但卻在下到溫泉池中一分多鐘就出現暈厥,后搶救無效身亡。專家提醒,原本心肺功能不良者和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泡溫泉時要格外小心。

我國古人早在3000 年前就知道溫泉可以防病療疾,如《水經注》中記載:「大融山石出溫湯,療治百病。」漢代張衡在所著的《溫泉賦》中也說:「有病厲兮, 溫泉泊焉。」泡溫泉是冬季較為流行的養生方式。中醫認為,溫泉性味多辛熱,有微毒,外浴以除疥癬諸瘡毒、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增強體質等為主要功效。它可以溫通經絡、活暢氣血、緩解疲憊,使人精神愉快,但是泡溫泉也有很多講究。

 

進出溫泉池不能太快

泡溫泉下池、出水都不能太快,入水前建議先泡腳再泡全身,出水時建議先出上身。惠州市中醫醫院內科專家王麗說,這實際上是一個讓人體逐漸適應水溫的過程。一般來說,外面氣溫低,水裡氣溫高,有一定的溫差,如果入水太快,人的血管會迅速擴張,易造成腦供血不足;而出水太快,又會引起血管急劇收縮,造成血壓升高,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又有高血壓的人最容易因此誘發疾病。

泡溫泉的時間長短也要把控好。一般來說,溫度越高的溫泉池,泡的時間越宜短;溫度低一些的溫泉池,泡的時間可以長一點。一般情況下,泡一次10~20 分鐘比較適宜。泡完后一定要用清水清洗身體,因為溫泉水裡含有大量碳酸、硅酸等物質,水分蒸發掉以後,這些附著在皮膚上的礦物質濃度會升高,容易刺激到皮膚。

另外,泡完溫泉后,及時喝水補水也非常重要。因為泡溫泉能使體液流失,泡完溫泉喝點淡檸檬茶和鹽水最合適。

 

餐后一小時再泡溫泉

很多溫泉養生會所里都設有餐廳,方便客人在享受美食之後,再舒舒服服地泡個溫泉。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楊衛兵表示,飽食后根本不適合泡溫泉。因為溫泉的水溫會刺激血液不斷往皮膚表面集中,從而減少了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影響了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建議飯前30 分鐘和飯後一小時內最好不要泡溫泉。此外,溫泉並不是人人都適合泡,如有以下情況,要避免泡溫泉。

1.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及精神病病史的人,泡溫泉容易引起意外事件。

2.熱性體質的人不宜泡溫泉,有些人有上火癥狀,如脾氣暴躁、喜歡長痘、口角生瘡等,泡溫泉會加重這些上火癥狀。

3.皮膚有破損的人不宜泡溫泉,泡溫泉能使傷口惡化,還容易感染疾病。對患有濕疹、異位性皮炎等皮膚病的人來說,泡溫泉溫度高、時間長,會加速皮膚水分的蒸發,破壞皮膚屏障,加重癥狀。

4.泡溫泉時,人體血液循環會加速代謝,泡的時間過長,對正常人而言,會使得血液在皮膚表面流量增大,從而使供應心腦的血液不足,誘發病症。而原本心肺功能不好的人和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應該注意,連續浸泡最多15 分鐘就需休息,以一天浸泡不超過80 分鐘為宜。另外,建議泡溫泉的次數不要太多,一個月一兩次足以。

 

對症選擇中藥池

古人認為,在溫泉中適當加些中草藥,可預防疾病、抗衰老。於是,他們用中草藥入水泡浴,或用中草藥煎水沐浴。加入黨參、黃芪、白朮、甘草、當歸、黃連、柴胡、薄荷、紫蘇、車前草等中草藥,可強身健體、調經補虛、止眩祛痛、安神益眠、清熱解毒、通利關節、補中益氣、潤澤肌膚。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楊碧蓮說,溫泉中所含物質成分的不同,對人體的養生保健作用也不相同,特別是對加入不同中藥的湯池,選擇是大有學問的。中藥功效不同,選擇不同種類的溫泉池也要因人而異。

當歸池

有補血活血、通絡止痛功能,適合於女性。

蘆薈池

具有美白肌膚、清除皮膚表面油脂的功效,適合於年輕人。

薄荷池

有散風熱、止癢、提神醒腦的作用,適合於白領人群。

葛根池

具有降壓、降糖、除斑痕、通筋絡功效,適合於中老年人。

菊花池

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的功能,工作壓力大的人群可選它。

花芍池

(含有紅花、赤芍、桂枝、當歸等十多種藥材)有活血通絡、散寒止痛作用,適合於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的人群,能緩解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等引起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