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婆婆,早飯做好卻遲遲不見她來吃,去了地窖我心裡一慌

謝慧與老公是大學同學,他倆已經結婚七年了。

有一個五歲的兒子,夫妻倆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裡買了房。

一開始,謝慧打算把公婆接到一起住,可公婆總是說鄉下空氣好,熟人又多,住的更習慣。

 

說的次數多了,得到的都是同樣的回覆,最後謝慧便隨他們去了。

但是會趁著周末節假日或重要的日子去鄉下看看他們。

一來回去陪他們聊聊天,二來公婆很喜歡小孫子,每每回去他們都很開心,這也有助於拉近祖孫感情。

過兩天是婆婆的五十九歲大壽(各地有各地的風俗,他們那興六十歲提前一年過生日),謝慧和老公早早就作好計劃,為公婆買了一些營養品以及每人一套新衣。

 

謝慧心裡清楚,公婆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只想把一切最好的留給兒子和兒媳。

所以她就更要加倍對公婆好。

這些年謝慧和老公的經濟條件比起以往好了很多,所以每次回去都會給二老一些錢,但他們卻總是不肯要。

說兒子和兒媳在城裡生活壓力大,還要養小孩,鄉下自給自足用不到什麼錢。

婆婆身子骨有些弱,是生老公之後坐月子沒坐好留下的病根。

 

在三十年前家裡生活情況並不是很好,婆婆那時一直沒太在意。

而且她認為以後生第二個孩子,坐月子再把身體養好就行了。

可沒想到卻一直沒要上第二個小孩。

說起來謝慧和公婆第一次長時間相處,還是兒子滿一周歲的時候。

那次給兒子擺周歲宴,謝慧和老公把她、公婆接到了城裡。

但婆婆又是個閒不住的人,讓她安心在家待著啥活不幹,那是絕不可能的。

她非得找點事情來充實自己,記得謝慧和老公晚上洗澡的換洗衣服,婆婆總是趁著大家不注意就給洗了。

反覆如此,謝慧只能用故作生氣的說:「媽,你別洗了,叫您過來是來玩的,要不然我以後都懶得叫你過來了。」而婆婆當然明白兒媳是為了她身體著想,但她覺著能分擔就分擔一些吧。

 

一年前婆婆大病一場,動了一次手術,有很長一段時間只能吃流食。

謝慧一度害怕婆婆就這樣離開了,所以整天提心弔膽。不成想婆婆心態很樂觀,比兒媳婦更看得開,反而不斷的安慰兒媳。

最後她終究是戰勝了病魔。

只是要藉助藥物來維持身體,每個月的藥錢差不多需要兩千左右,她提了很多次不讓謝慧買那麼貴的藥。

可平時其他錢省就省了,這可是生病所必須的,再貴都得買啊。

話說回來,出院那天醫生囑咐婆婆得多幹些活,這樣身體素質才會越來越好。

當時婆婆聽了笑得合不攏嘴,甚至有點得意,一個勁的給謝慧使眼色,意思是「兒媳婦,再不讓我幹活啊,現在醫生都說了。」

 

言歸正傳,婆婆這次大壽,謝慧特意和老公一次性給婆婆買了三個月的藥,花了差不多六千塊錢。

當然這絕對不能在他們還在家就給婆婆,不然婆婆可要讓拿去退掉。

一家三口開了四小時的車,終於到婆婆家了。

而在回去之前謝慧就和婆婆打好招呼,讓她不要準備那麼多菜,要不然吃不完浪費。

可眼前的場景卻直讓謝慧搖頭,婆婆一如既往的準備了滿滿一大桌好吃好喝的。

 

等謝慧把事先準備好的營養品和衣服給公婆時,如她所料又是一頓推辭說亂花錢。

酒足飯飽後,謝慧又拿出三千元紅包,留給公婆平時零花用,可想而知婆婆當場就甩臉色,怎麼都不肯收。

幾天後的早晨,謝慧和老公收拾好東西,洗漱好來到客廳,看到已經準備好一大桌豐盛的早餐,公公一人在吃,卻不見婆婆身影。

老公早已餓的不行,他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謝慧有些納悶,婆婆呢?她說要等婆婆一起來吃。

可左等右等卻遲遲不見婆婆來吃早飯。

於是,謝慧問公公,婆婆去哪了。

公公說可能去地窖了吧。

 

然後謝慧跑過去一看,果然在那裡。

只見婆婆準備了自家曬的一些冬瓜干、豆角干、年糕之類的,好幾大袋子。

謝慧說:「媽,你在這幹嘛呢?」「弄點鄉下土特產給你們帶去,味道棒極了。你還沒吃早飯吧,我馬上就好了。」婆婆忙把謝慧往外推。

看著眼前的景象,謝慧泛紅了眼眶。

誰說婆婆永遠不可能是媽?也有例外不是。

 

作為母親對於子女永遠都是不求回報的,謝慧現在也是一個年輕媽媽,她自然也能體會婆婆的心情。

辛辛苦苦省吃儉用一輩子,都是為了子女。

就這樣謝慧擦了擦眼睛,回到客廳。

老公問她怎麼了,她一五一十的說了。末了還說一句,以後啊不管工作多忙,我們都要經常回來看看公公婆婆。

臨走前,謝慧偷偷的把藥放到婆婆的床頭櫃抽屜,並在那放了六千塊錢。

當然她是在回去的路上,打電話告訴婆婆她在那兒放了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