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發現水牛後面拖著一個不明塑膠袋,走近一看當場掉眼淚了

動物都有的護崽本能,難道人類會沒有嗎?

看了 一些 答案,否認母愛天性,真是 嚇了我一大跳,冒了一身冷汗。

 

 

在國外的一所野生動物園內,攝影師拍攝到了這樣的一組圖,

一頭野牛遠遠看上去屁股身後掛著不明的塑料袋,這頭野牛在四處的尋找著,

不斷的在附近徘徊,攝影師拉近鏡頭仔細一看,猜測後面掛著的應該是還沒出生的小牛崽。

但是母牛四周徘徊又在尋找著什麼呢?讓攝影師百思不得其解。

 

 

於是攝影師決定繼續跟蹤這頭待產的水牛,只見這頭水牛四處張望,

走走停停,不斷的用前蹄刨著地面,似乎是為了減輕身體上的痛楚,

不斷的張望四周的環境,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產子。

此時身後的塑料袋已經越變越大。

 

 

終於這頭水牛翻過了一個小土丘,來到了一灘淤泥旁,

似乎是找到了最佳的地方,母牛屁股朝著這攤淤泥,

用力的將身後已經露出小頭的牛崽擠了出來。

 

 

母牛半跪著盡量降低自己的身體,直到小牛崽順利的著地了,

一頭牛崽就這樣成功的誕生了。這一幕將攝影師嚇得不輕,

一開始擔心淤泥會將小牛仔的鼻子堵住造成呼吸困難,

但是轉念一想才知道了母牛的用心良苦。走進一看當場掉眼淚了!

 

 

之所以尋找這樣的淤泥地就是為了小水牛生產的時候落地不會被砸傷,

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淤泥覆蓋到小水牛身上掩蓋身體上的氣味,這樣可以避免被其它野獸聞到氣味。

農村家養的水牛下崽的時候,找草多的,乾的地方,冬天生,還要給給它燒火,

把身上那濕的給它烤乾。避免會被凍死。

 

水牛屬:共有4種,水牛、民都洛水牛、山地水牛和低地水牛。水牛的分類還有爭議,Mac Greger於1941年認為水牛隻有一種,下分兩個亞種:江河水 牛和沼澤水牛,二者的染色體數不同,因為外形有差別。分別為2n=50和2n=48。水牛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所以得名水牛

水牛 (亞洲野水牛習稱)為亞洲普遍畜力,野生種群分佈於印度、尼泊爾、不丹和泰國以及澳大利亞北部,數量十分稀少。野生雄性水牛重達1200千克,雌性體重可達800千克;

家養水牛範圍從250-550千克。雄性略大。體格粗壯,被毛稀疏,多為灰黑色;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所以得名水牛。常在池塘中浸泡、打滾,藉以散熱。性情溫順易管理

山地水牛:是水牛中體形最小的種類,也稱倭水牛。山地水牛雌雄都有角,圓錐形的角向後彎曲。體長150厘米,肩高70厘米,尾長24厘米;體重150-290千克。

山地水牛生活在高海拔的寧靜山林中。除了生育季節外,山地水牛喜歡獨居或成對生活,而不結群。但在繁殖期會集群活動,性喜水,喜歡到泥潭打滾,藉以散熱和防止昆蟲的叮咬。分佈於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該物種受印尼法律嚴格保護,嚴禁狩獵。

民都洛水牛:又名是一種體型較小的水牛。體長220厘米,平均肩高100-105厘米,尾巴長60厘米,雌牛估計重200-300千克。外表是典型的牛科動物。它們只有輕度的兩性差異:雄牛的頸較粗。

民都洛水牛的數量稀少,且只生存在菲律賓民都洛,故被列為極危物種

低地水牛:是世界上最小的水牛之一,體長約180厘米,肩高約85厘米,尾長40厘米,體重150-300千克。低地水牛在頭上和四肢下部都有白色標記,咽喉處有白色月牙形標記。雌雄皆長有一對墨綠色的直角,角長18-37厘米,扁平形,生於前額,角尖向後。

低地水牛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這些地方氣溫高、濕度大,水牛怕熱。通常單獨或成對生活在熱帶平原的水邊,喜歡泡在水裡,是一種食草類哺乳動物,喜食水生植物的嫩枝葉。低地水牛生性孤僻,易怒,尤其是在發情期時的年輕水牛。主要分佈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是瀕危物種

中國水牛原為中國南方水稻區的重要役畜,絕大多數分佈於東南和西南兩區,以在淮河以南的水稻產區最多,佔全國水牛總數的97.7%。中國水牛均屬於沼澤型,體格粗壯,被毛稀疏,多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向後方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