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彎的藝術:速度要快 姿勢要帥!

作為一個還在摩托車圈基層摸爬滾打的小學生,小編其實和大家一樣,閑暇無事就喜歡跑山壓彎。

當然了,壓彎並不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這只是摩托車過彎時的一個非常正常的物理特性。(直挺挺的車身是不可能通過彎道的,除非你推過去。當然,三輪摩托車除外。)

在探尋壓彎的「不歸路」上,小編犯了許多錯誤、走了許多彎路。究其原因,就是從未經過正規系統的學習培訓,加上自身協調性和柔韌性的問題所致。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加愉快的壓彎,小編今天就分享一些心路歷程,提供小夥伴們參考使用。

(本文篇幅較長,建議先馬後看)

車輛的傾角

我們都知道,二輪摩托車在過彎時需要使車身向彎內傾斜,才能順利通過。而這個傾斜所產生的角度,就是車輛的傾角。你過彎時的速度,剎車及油門的使用都會改變車輛的傾角。

同理,傾角的變化也會影響到你最終過彎和出彎速度。當然最關鍵的,是會直接改變你的整個過彎路線。

簡單來說,傾角越小,路線也會隨之收縮;反之,則路線會相對的向外擴張。

另外在同等的情況下,車輛傾角越小,過彎速度也會越快、越安全。

過彎的姿勢

之所以說騎摩托車是一種運動,是因為駕駛摩托車尤其是在通過彎道時,駕駛人並非只是簡單的操作車把就能完成過彎動作,而是需要駕駛人的身體和車輛雙重配合后才能完成。

就拿賽道駕駛中常見的側掛過彎的姿勢來說,就是一項非常消耗體力的過彎動作。

當然,駕駛摩托車的過彎姿勢並非只有一種。下面,小編就向大家簡單講解一下,摩托車過彎時的三種常用姿勢。

人車同體式:

人車同體也叫做同位式過彎,是一種最常用、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過彎姿勢。顧名思義,人車同體就是指在過彎時,車輛傾角與人體上半身傾角基本重合。換言之,車怎麼傾倒人就怎麼傾倒,車倒多少人也倒多少。

這種姿勢其實是所有人在學會騎摩托車后,本能的一種過彎姿勢。

它的好處在於適用於所有車型、所有速度、所有彎道和所有人,簡單到不用刻意去學。同時,採用這種姿勢過彎可以非常清晰的探知彎道路況,而且還不消耗體力。

外傾式:

外傾式過彎也叫做反壓,從姿勢上理解就是在過彎時,車輛向彎道內側傾倒,而上半身肢體則向反方向傾倒。從感受上來說,採用這種姿勢過彎時會產生一種車倒了,人還端坐在車上的錯覺。

外傾式過彎在越野、滑胎車領域非常多見,車手們在過彎時,會把內側腳向前踢出來保持平衡的就是這種姿勢。

它的優點在於可以增加車輛過彎傾角,而人體幾乎直立的狀態也能更好的觀察彎道環境,減小視線盲區。非常適用於低速小半徑彎道和盲彎,平時在U型彎調頭時也非常好用。

內傾式:

內傾式過彎也叫做正壓,它與外傾式相反,指的是在過彎時,上半身肢體的傾斜角度要大於車輛。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要比車輛更接近彎道內側,故而稱為內傾式。

大家喜聞樂見的側掛過彎,說白了,就是內傾式的升級版。

使用這種姿勢過彎,在相同的情況下,車輛傾角會小於人車同體式。或者說,採用內傾式過彎可以以更小的傾角獲得更快的過彎速度。非常適合在高速型彎道使用。

當然,這種姿勢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由於上半身比車輛的傾斜角度更大,視線受阻,可觀察空間便小了許多,不易探知彎道路況。而且相對來說,這種姿勢對體力的消耗會略大一些。

手勢:

如果是直線駕駛,我們的雙手是自然向前操作車把,但在過彎時卻並非如此。

除了人車同體式過彎,內傾式和外傾式的姿勢都是需要身體做出非常誇張的變化。如果手部還保持自然向前,將會因為身體姿勢的改變而影響操作,並且不利於施展過彎姿勢。

正常握把的手勢呈握拳狀,而過彎時,握把手勢則要變換為「雞爪式」,也就是斜握車把。

舉例說明,如果採用內傾式過彎,內側肘關節需張開向彎內探出,內側手部斜握車把。如圖所示,假設此時仍採用正常握把方式,內側手臂則會被擠壓,上半身肢體也變得僵硬難以放鬆。同時,內側手部會成為受力點,使體重轉移到車把上,影響操控。

錯誤示範

同理,採用外傾式過彎時,外側手肘張開,外側手部變換為爪狀。

特別說明:

姿勢正確固然重要,但仍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習慣,作出相應調整。而比姿勢還重要的就是視線。

大多數人習慣在騎車時,眼睛直視前方。但在過彎時,可不能如此。我們都知道,眼睛看哪兒,車就去哪兒。過彎時,眼鏡視線除了不時地快速監視附近路況外,都應朝出彎方向看去。且頭部需時刻處於與地面垂直的狀態。

若頭部跟隨身體傾斜,視覺感官的判斷將會不準確。眼睛若非看向出彎方向,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車輛會朝著眼鏡注視的地方駛去。

過彎的操控

摩托車在過彎時,油門、剎車、離合器的操作都會成為改變車輛運行軌跡和穩定性的元素。

先說油門,在過彎時操作油門便不能像直道那般隨意。有節奏的、線性的油門操控才能讓你過彎更加平順。一般來說,進彎前是收油減速,過彎時則是含著油門平緩加速,直到出彎時才可以灌下油門。

如果在過彎時,突然收油或突然給油,會引起車輛頓挫,影響過彎穩定。當然,出彎時也不能玩命擰油門。如果是大功率車型,瞬間輸出的馬力將變成一股強大的推進力。

此時車輛若非處於接近直立狀態,且前後輪運行方向相同的話,這股推力便會反噬,引起車輛劇烈扭動,最終導致High Side。

同理,突然的收油切斷動力輸出,在速度不夠、慣性不足的情況下,後輪將會因為沒有動力而失去抓地力,從而引起側滑。在彎中使用離合器也是如此。

剎車的作用在平時可能更多的是減速和剎停,但在過彎時,剎車卻不適合用於剎停。

眾所周知,一般的輪胎在過彎時的接地面積非常小,能夠獲取的抓地力也很有限。若胡亂使用剎車,將可能使車輪抱死而打滑。然而妥善使用剎車,會讓你的過彎更加有趣。

簡單來說,在車輛傾斜狀態下,使用前剎會直接讓車身回正,同時過彎路線向外偏移。而使用后剎則會使車身傾角加大,過彎路線向內收緊。

當然了,要達到這種目的並不需要用力捏剎車。只要輕輕地觸動,效果自然達成。這也是賽車手在彎道中相互較勁時技術,誰的剎車用得好,誰就可以搶佔到更好的路線。

不過,這種技術需要一定的時間練習才能靈活運用,掌握不好剎車力道就會造成危險。

前面說到,彎中若使用離合器,將會切斷後輪動力,是非常危險的操作。同樣在車輛過彎途中,任意換檔亦是如此。

無論你是否使用離合器換檔,無論是升檔還是降檔。在變速齒輪接合的瞬間,後輪的動力便會失衡,影響車輛穩定性和輪胎抓地力。

因為在過彎時,後輪需要相對高的發動機轉速來獲取扭力。如果就此升檔,速度會有所提升但轉速卻也相對下滑,後輪能獲取的扭力也因而減小。

如果降檔,由於發動機處於高轉速狀態,將至低速檔時除了會引起頓挫,還可能會因為牽引力而引起後輪抱死。

所以說在過彎時,油門要柔用、剎車要巧用、離合器不要用。

過彎的路線

很多人敢壓彎、也敢拼速度,但總覺得每個彎道都不能過的順暢。這裡面,路線是一個和操控技術一樣重要的存在。

比賽中,車手們追求的一般是最短距離的過彎路線,這樣才能讓他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通過彎道。但有時候也並非如此。

畢竟是比賽,當遇到前後車相互纏鬥時,車手則不一定走最短距離的路線,而是會將路線軌跡調整,以達到防守或超越的目的。

但我們在公路上,一切動作都以安全為大前提。所以在路線選擇上,更多的要考慮到對向車道來車,以及彎中避險的問題。

當然了,路線的原則還是脫離不了由外向內再外的「外內外」方式。而為了能夠更加清晰的看清彎內狀況,「慢進快出」的晚入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適當延遲進彎點,即便是面對盲彎也能提前探知彎中路況。另外,這種方式也能讓你提早回正車身開油出彎,獲得更好的出彎速度。

而延遲進彎通常會讓你接近道路中線,有些人因為眼睛總是直視前方,距離中線越近就越恐懼,所以會選擇提早進彎。

然而,提早進彎的後果除了難以探知彎中路況,外拋的路線還會導致你駛入對向車道,增加危險。

追求滿胎和磨腳踏

說起壓彎令人最爽的感覺,自然是那種高速狀態下,肢體貼地飛行的快感了。為了追求這種快感,你就必須儘可能的加大車輛過彎傾角,否則哪來「貼地飛行」一說。

因為都是自己跑山,不像賽車手那樣有攝影師幫忙拍照。所以是否滿胎和磨到腳踏探針,就成了大家驗證自己所謂的過彎技術和向別人炫耀的資本。

但事實上,這種方式並不能證明你有多厲害,而且過分的追求只會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就拿磨腳踏探針來說,探針的設立作用並不是讓你磨的,它只是給你探知車輛傾角的作用,跟賽車手們膝蓋上的磨包作用是一樣的。

唯一不一樣的是,賽車手的磨包是安裝在肢體上,是可以改變高低位置的。而探針則不行,因為它是完全固定在腳踏板上的。

有一種說法,探針觸地時就代表車輛的傾斜已到達極限。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說法並不絕對。有的車即便探針觸地,輪胎也滿了,但還是能明顯感覺到距離車輛極限尚早。這其實是廠家設計的關係。

市售車基本都是在公路上使用,過大的傾角只會增添危險。廠家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對探針長短及角度的調整,讓你在車輛還未到達極限臨界點時,提前感知「極限」並且減少傾角,從而獲得安全。

因此你才會看到有些車的探針特別長,而有些車的探針就短短一點。

另外,由於車型定位不同,輪胎胎型的選用也會不同。有些輪胎可能稍微傾斜就能壓滿,而有些輪胎就算你躺倒地上也滿不了。

還有一點,即便你的胎型是屬於運動型的,可以承受非常大的傾角。但如果輪胎膠料偏硬,抓地力達不到的話,滿胎的時候也可能是摔車的時候。

所以說,什麼滿胎、什麼磨探針根本就不是驗證技術的標準,沒必要去追求這種毫無意義的東西。

倒是大家可以在壓彎之後,檢查一下前後輪的磨損情況,尤其是後輪。如果邊緣磨損非常平滑,基本可以證明你在過彎時的油門操作合理且穩定。

相反,邊緣磨損若呈波浪狀或有偏移,除了是你的操作存在瑕疵外,也可能是輪胎變形或安裝不當的體現。

總結

以上都是小編的一些經驗之談,可能存在表述不當或理解錯誤的地方。如有大神願意點出指正,我們非常歡迎,但請勿噴。

同時也希望大家在跑山壓彎的過程中,不要為了壓而壓。安全快樂的過彎才能獲得最大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