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版電影《鋼之鍊金術師》,還不如一杯涼白開

漫畫改編的真人電影打破「次元壁」的跨界玩法這兩年越演愈烈了,新一代的日本年輕演員幾乎全部都有爭當「漫改小王子」的資格,傑尼斯家的新一代也不例外,隨著去年的漫畫改編電影陸續通過網路平台播出、DVD發售等形式與無法親臨影院的觀眾見面,今年的「漫改小王子」頭銜爭霸賽逐漸拉開序幕。

首先登場的是山田涼介和他主演的漫畫改編同名電影《鋼之鍊金術師》。

《鋼之鍊金術師》原作漫畫和動畫版本幾年前都是首屈一指的「二次元」作品,鍊金術師愛力克兄弟的兄弟情、一路上對抗各種邪惡力量的戰鬥、一路上男主角愛德華·愛力克關於力量與生命倫理的思考,都有著熱血、勝利之外更廣闊的價值與意義。整個故事以蒸汽時代的歐洲為故事背景,帶有奇幻和蒸汽朋克的異想色彩,同時又圍繞主人公活潑的個性設置搞笑橋段,在緊張的戰鬥和糾結的情誼之間,為讀者和觀眾提供一絲喘息的契機。

無論是荒川弘的漫畫還是根據漫畫改編而成的動畫,世界觀都更加宏大,篇幅也更長。較長的篇幅為充分展示這個異想世界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更加激烈,人物情感也更加深刻。

漫畫原作

對於時長有限的電影而言,改編這樣的作品絕非易事。世界觀宏大,如果沒有足夠的細節填充容易變成「假大空」,填充細節需要提高製作成本。人物眾多,在眾多故事小節中選取一個原作中受歡迎程度最高,最能說明原作主旨精神的,需要電影的創作者對原作有充分的了解,並掌握精確的判斷能力。

顯然,電影版《鋼之鍊金術師》的創作者既沒有錢搞世界觀建設,對原著的理解也一般般,而且顯然沒有拍第二部的打算,最終搞得電影沒鹹淡,無論作為改編作品還是電影,品質都不如一杯最樸素的白水,白水好歹還解渴,真人版電影只是浪費時間。

山田涼介飾愛德華·愛力克

真人版在借鑒動畫版本的基礎上,使用原作中的元素重新組織成了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還是鍊金術師愛德華·愛力克,弟弟阿爾馮斯·愛力克還附在鋼鐵鎧甲上,兄弟之間的感情依舊很好,只不過故事給觀眾的感覺和《鋼之鍊金術師》似乎沒有任何相同之處。

整部電影的特效經費似乎都砸在了一開場的城鎮追逐場景里,後續部分的特效場景既沒有故事性,視覺效果上也是乏善可陳,尤其是在原有的情節被大幅壓縮,人物設定、鍊金術語被隨意篡改的情況下,這些視覺效果對觀眾而言似乎只有圖像的表面呈現,沒有任何意義。

在故事線索上,電影將原作和動畫版中的大反派「父親大人」(即「燒瓶里的小人」)安置在原作及動畫中一個不起眼的配角哈庫洛身上,真相倉促揭曉,大有敷衍了事之意。早早出場看似要充當反派主力的人造人之「七宗罪」中,只派出「性慾」、「嫉妒」和「暴食」三名做代表,設定照搬動畫版本,在電影中的作用不明不白,不熟悉原作、沒看過漫畫的觀眾甚至只能在片尾的演員表中才能知曉松雪泰子和內山信二飾演的到底是誰。

松雪泰子飾「性慾」

電影版仍以愛德華為了替弟弟拿回身體而尋找傳說中的「賢者之石」為主線,在這個過程中,阻止他的軍官羅伊·馬斯坦古(藤岡靛飾)和支持他的軍官馬斯·休斯(佐藤隆太飾)先後遭受人造人的攻擊,男主角本人也曾被人造人突襲。但真正的危機並不來自這三個日本視覺系樂隊裝扮的「反派」,而是來自野心勃勃的高級軍官哈庫洛(小日向文世飾)及江郎才盡、科研道德淪喪的鍊金術師修·塔克……

男主角知曉真相的驚訝、被背叛的震驚、因為人獸合成體受到的靈魂震撼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表現,整部電影毫無情感衝擊力。就連原作和動畫中男主角最大的痛點「矮」都變成了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的普通台詞。觀眾無法被角色遭遇觸動心靈上的共鳴。

更糟糕的是,電影版的故事沒編明白。在電影版的故事中,愛力克兄弟二人幼年喪母后不久就嘗試了人造人實驗,按照「真理」制定的鍊金術等價交換規則,弟弟阿爾馮斯很難在少年時代才消失。但在男主角愛德華的夢境和回憶中,他的手臂是在少年時代為了留住弟弟的靈魂消失的。這種邏輯上的硬傷,暴露了電影編劇能力不足之處。欠缺編劇能力也註定了這部電影的無趣。

喜歡《鋼之鍊金術師》動漫版本的觀眾,以及那些並沒有看過原作和動畫但對題材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回顧下「二次元」作品,別把寶貴的時光浪費在這部無聊的真人版電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