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是我見過最完美的回答

一般孩子長到2-3歲時就會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在此之前,孩子的思維還沒有發展到這個方面來。有的孩子是從別的孕婦肚子上的聊天中聯想到的,有的孩子是從電視動畫片中引導出這種問題的。

寶爸寶媽第一次面對這種問題時會比較緊張,一般會出現以下三種類型的回答。

一.偏醫學化/事實性觀點。

會籠統的告訴孩子,爸爸把珍貴的種子種在媽媽肚子里,種子在肚子里越長越大,十個月後,媽媽的肚子裝不下寶寶了,就去醫院把寶寶從肚子里取出來了。

二.情感化觀點。

除了描述生育的事實,還加入了一些情感方面的話題。比如,媽媽會掀起衣角,給寶寶看那一刀疤痕。和寶寶說,為了生TA,媽媽都挨了一刀,這聽著都好疼。

孩子雖然聽到了一個剖腹產的事實,但是也讓孩子產生了內疚,因為TA的出生傷害到了媽媽。

三.童話藝術化觀點。

就說爸爸媽媽相愛后,非常想要個寶貝,就祈求了很久,終於某天發現寶寶出現在媽媽肚子里了。然後爸爸媽媽很小心的等著寶寶長大,過了十個月後,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就和爸爸媽媽見面了。

還有說爸爸媽媽結婚後,非常想要一個寶寶,就向星空許願,終於有一天,一顆流星送來了寶寶。

上面這麼多種解釋都是積極或者正確性的情感方面的。哪怕那個內疚的,也會讓寶貝更愛媽媽。

這樣的解釋比那些「垃圾箱里撿來的」、「充電話費送的」、「外賣送的」、「石頭 里蹦出來的」、「要飯的人不要的」這些負面的信息要好的多。

向孩子解釋出生,能讓孩子和父母親和家庭都產生情感鏈接,而且傳遞給他一種「我是很重要的,可愛的,被愛著的」觀念,是寶貝以後健康成長的心理基礎。

如果是童話類的描述,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父母還可以繼續增加好的描述,比如說,媽媽許願的時候,就是要最漂亮,最聰明的孩子,最堅強的孩子,現在果然是這樣的。堅強的孩子是不會哭泣的哦。利用這些話語,可以幫孩子建立自信。

這種自信在小時候就是一個人向著好的方向成長的一個引子,所以說家庭教育無小事,一點一滴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