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嘴吧《北京女子圖鑑》,我們來北京不是為了買包

最近一部 20 集的電視連續劇《北京女子圖鑑》挺火的。和其他動輒就 7、80 集的國產電視劇比起來,這部劇顯得很短小,再加上前期宣傳到位(北漂故事實在能打動人心+女主角「素顏」出鏡),讓人抻著脖子想看。

@北京女子圖鑑官微/微博

但是沒想到 6 集播放完,豆瓣分數由 7.4 分降到了 6.5 分,隱隱有崩盤的危險。看完才知道,它雖短小但不精悍,前六集里沒有一個人值得細琢磨,沒有一個細節經得起推敲(一個女主搭配 11 個男主和男配......)。

雖然會時不時的蹦出幾句金句,說的還挺像那麼回事兒

但仔細想想,這部劇還是沒有跳出最最俗氣的北漂電視劇怪圈:女主一次又一次靠著關係找工作跳槽,身邊可以利用的男朋友一個接一個,而對於女主真正實力的描述卻是微乎其微,全靠觀眾腦補。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女主本應該是一個獨立女性在京城努力拚搏的人設,但編劇卻硬生生讓她變成了一個對 LV 包有瘋狂執念的神經病。非得要買一個包,她有多想要一個名牌包呢?

電腦屏保是 LV 包經典款 Neverfull

路過 LV 店的時候也會駐足瞄兩眼擺在窗前的包

 

坐個公交車一眼瞄到別人的名牌包就目不轉睛的盯著看,心裡盤算著真假

 

吃飯的時候看見別人桌上的名牌包包,而自己的男朋友還在「窮酸 」地向她展示如何吃垮自助餐廳,她毅然決然的分了手......

 

我開始仔細思考了一下,為啥想要凸顯女性工作上進,一定要從買一個包開始呢?

因為「包治百病」么?

《北京遇上西雅圖》里文佳佳從老鍾那裡唯一得到的就是包,得到一個包她就覺得好幸福。

《歡樂頌》里的樊勝美月薪 10k 也背著 2w 的名牌包(雖然是 A 貨)也是美滋滋

背個布袋子的我不明白為什麼包包對女性的吸引力那麼大!

有人說女性愛包是歷史的選擇。

《近事女像》(敦煌壁畫臨摹 第一五一窟)張大千 約 1943 年臨摹,樹上掛的就是一個包

右邊的唐包目前存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看看圖上兩位美女包不離手,肯定有人說,愛包是女人的天性啊。

藍兒我要告訴你一個讓你大吃一驚的事實:在古代,包其實是男人的心頭愛。

早在三千多年前,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包」這個字

由於古代是男權社會的影響,女性沒有多少拋頭露臉的機會,挎包出街的大多都是男性來的。

唐朝的時候,吐蕃早期著名政治家祿東贊(中)參見唐太宗,入鄉隨俗,腰間纏上了一個小布袋子

最一開始,男人們的包包里都裝著一些貼身物品,比如說象徵自己身份的印章,家裡的鑰匙等等,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開始不滿足於只裝這些小東西,開始漸漸的在包本身做起了功課。

繡花

漢畫像石上的漢代官吏,腰上掛了個方形的包就是虎頭鞶囊

「鞶囊(pán nánɡ),二品以上金縷,三品金銀縷,四品銀縷,五品、六品彩縷,七、八、九品彩縷,獸爪鞶囊。官無印綬者,並不合佩鞶囊及爪。」

——《隋書·禮儀志》

「隨身魚符者,以明貴賤,應召命……皆盛以魚袋,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

——《新唐書·輿服志》

上邊說的鞶囊和魚袋都是古時包的形式,皇帝經常會用這兩種形式的包包來賞賜群臣,包上花紋和圖案也都有著相應的階級象徵,什麼樣的(男)人用著什麼樣花紋的包包都有規定,不能亂用。

鑲玉

漸漸地,在包包上邊繡花已經滿足不了這些男人們日漸膨脹的愛美之心,為了進一步彰顯自己的身份,稍微土豪一點的階級開始用玉飾來裝飾自己的包,大顆的玉石、金器開始在男人們腰間的包包上閃現,明晃晃的物件盪在腰間,著實吸引人注意。

塞香料

古代男生往自己包包里塞各種香料,主要目的是為了香薰附體,更加吸引人注意(也主要是因為古時候洗澡不方便,拿香薰蓋一蓋自己身上的氣味。除了這個,帶著香囊的男生心裡還有一個小九九那就是:表情達意,讓心儀的女生聞聞我有多香甜。

女性喜歡包包這件事已經是 19 世紀之後的事情了,最開始女士的包主要是為了裝香煙,再後來是為了裝一些粉底、口紅、唇膏之類,於是就有了化妝包,之後又出現了女士購物袋(非常具有性別歧視的一個發明)。

直到二戰之後,女權運動逐漸興起,女性追求自由獨立,在穿著打扮上也沒有必要迎合男性的要求,商人們發現了商機,才開始針對女性市場拓展箱包產業,沒想到一炮而紅,包成了女性時尚潮流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有人說女生買包屬於剛需。

拋開各種歷史原因,女性買包的一大剛性需求就是:能裝東西。

 

在英國巴克萊信用卡公司的調查中,買包的時候,15% 的人最在意包的容量,只有 10% 的人會首先看顏色和價格。

仔細觀察一下你們自己的衣服,有沒有發現大多數女裝設計當中並沒有一個可以讓你真正裝東西的兜。

 

這一切都要從對女性形體的畸形審美開始說起。

為了凸顯女性的身材,貼身設計的衣服變成了主流,在貼身的衣物當中縫進去一個口袋,塞上手機、錢包、鑰匙什麼的那簡直是「暴殄天物」。衣服沒兜不能裝東西,那就只能買包了,於是包就立刻橫掃整個時尚圈,誰出門都要拎個包。

 

還有人說買包的確更能讓人愉悅。

你要說買包能讓人開心,倒不如說花錢讓人開心。

不管男人女人,花錢買東西,不管是買吃,買穿的還是買包包肯定都會開心,即使不開心,花著花著錢也就開心了,因為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發泄啊,開心的時候買買買,不開心的時候還是買買買。

 

有的時候買包只是一個象徵意義,北漂的陳可一開始想要買包只是想展示她對物質和經濟獨立的要求,喜歡買包完全沒問題。但在編劇的筆下,她把成功和買不買得到包掛在了一起,似乎女主來北漂的唯一目的就是買包,這就有點讓人膈應了。

更要命的是,劇中陳可對於名牌包包的執念會讓觀眾以為現實的女生真的就是這樣「包治百病」,並且會加深這樣一種偏見:女生的什麼問題是不能用一個包解決的呢?如果沒有,那就兩個。

包是哪裡都能買的,但是北漂肯定不是為了包來漂的,大多數北漂努力工作只是想住一個好點的房子,少擠幾站地鐵,多搞定幾個甲方、好好生活罷了,對於名牌包包也沒有那麼大的執念,因為你名牌包包里能裝的,布袋子也能裝,名牌包包里不能裝的(嘔吐物),吐在布袋子里也不心疼。

信息來源

1. British women』s handbag obsession carries a hefty £7 billion price tag barclaycard

2. Getting carried away: Women get more pleasure from buying a handbag than any other itemdailymail

3. Tyranny of women's useless pockets The Standard

4. 茶話 | 古人的包包是什麼樣的?@容齋微博

5. 唐代服飾佩飾之「鞶囊」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