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餐怎麼這麼難吃?你不知道的5條飛機點餐黃金條款

為什麼所有飛機餐都那麼難吃?這個問題可能大多數人都感同身受吧~

而作為一名吃貨,更想知道:為啥飛機餐就不能做得有地面上那麼好吃呢?

 

○ 烹調技術有限

這是大部分人最容易想到的答案。飛機不是廚房,烹飪方式極其有限,口感上肯定會有妥協。

為了在飛機起飛后給乘客提供熱乎乎的食物,航空公司需要準備在很長的飛行時間內能夠直接用包裝盒加熱的食物。食物都是預先烹調過的(他們沒法在飛機上當場烹調),食物最短的保存時間通常為60至90分鐘。

所以除了燉煮的菜色,你基本可以跟烹調精細的蛋白質類食物說再見了。

○ 安全第一,味道第二

飛機上形形色色的乘客有著不同的飲食限制,比如素食者、對某些食物過敏的人、不喜歡吃辣的人、乳糖不耐症患者、孕婦、免疫系統不佳的人……

最終,航空公司能做出的最大妥協就是儘可能讓更多的人滿意。

還有,如果航空餐導致任何人的身體不適,問題將會很嚴重(想想在太平洋上空有人不斷地上洗手間的畫面也是醉了)。

所以說,安全第一,味道第二。

○ 預算緊張

此外,食材的緊張預算也是一個原因。

航空公司力求提供最低的機票價格,有時候人們會因為5美元的價格差選擇另外一家航空公司。如果航空公司能夠降低這5美元成本,它一定會這麼做的,特別是經濟艙。

是的,這些都是造成經濟艙的「飛機餐難吃」的部分因素。

但是大家不要忽略,真正的土豪們都是在頭等艙內享用大廚特製的美味的。但是……他們居然也覺得飛機餐難吃!

其實,這並不是某一個人的錯覺——因為,有很多食品科學家、美食家和大廚都糾結過同樣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美食排行榜存在。當然,飛機餐也不例外,目前世界上就有好幾個專門評測飛機餐的榜單。

有很多航空公司精心準備的頭等艙餐食,評下來竟然落入最後幾名,還被人各種投訴。不甘心的航空公司,於是請來了世界上一些知名大廚設計航空餐的菜品。

那些大廚費勁辛苦,終於設計出來一些「星廚產品」,呈現給頭等艙的食客。但是並沒有什麼用,食客們紛紛表示「這根本不是大廚的水平嘛」,反而覺得自己被忽悠了。

於是,來年的榜單上,墊底的依然是墊底。

終於有食品科學家想到,也許,這真的不是大廚的問題……

有沒有可能,是食客自己的問題呢?我們的鼻子和舌頭,在進入「飛行模式」的時候,會不會本身就會有一些變化呢?

一旦想到這個層面,就可以用實驗的方式探索了。

下面,想問大家一個問題:身處飛行的飛機上,跟身處家裡的餐桌上,或是身處飯館里,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 在空中,你的味蕾會喪失

食品科學家們想到的不同之處有3個:

第一個是低氣壓環境。飛機只要進入平飛狀態,巡航高度一般在6000-8000英尺左右。在這個高度下的氣壓是顯著低於正常大氣壓的。雖然客機機艙內會進行加壓,但還是無法保證達到和地面一致的氣壓狀態。

第二個是乾燥環境。飛機上的空氣每2-3分鐘就會循環一次,但空氣的濕度往往只有12%左右,相當於地面上沙漠地帶的濕度。

第三個是高噪音環境。飛機平飛時的噪音在80-85分貝左右,取決於你在機艙中的位置會有些許不同。這個噪音強度遠高於一般地面的就餐環境。相比在有噪音的環境中,食物在安靜時吃起來會更甜、更咸。

這些因素加起來,都會降低我們味蕾的敏感度。

事實上,根據2010年德國漢莎航空公司(Lufthansa)的研究:在高海拔地區,我們對鹹味和甜味的感知敏感度下降了大約30%。如果你在海平面氣壓條件下吃航空食品,你可能會為廚師手藝的大幅提升感到驚訝。

說真的,像我們這種坐經濟艙的乘客,能遇上好吃到cry的飛機餐大概是三生有幸,倒不如學會飛機上的點餐黃金條款,一頓至少不太差的飛機餐那是妥妥的。

○ 飛機點餐黃金條款

1. 飯和面同時出現,選飯

原因:並不是因為飯有多好吃,只因為面實在太難吃了,你真的想從一坨麵條中費力地挑出一根嗎?復熱的米飯保持原樣的幾率更大,復熱之後的麵條可是會面目全非的。

2. 重口味當然首選咖喱

人在乾燥和高艙壓的環境中,味蕾敏感度會降低20%-30%,要想把飛機餐吃得津津有味,那就找最有味道的咖喱。簡單加熱即可的咖喱保持了順滑流動的口感,又不會很辣。再沒有味道的食材澆了一勺咖喱后,就可以騙自己是去到了一家蓋澆飯館子。

3. 雞肉飯和其他米飯同時出現,選雞肉飯

這是眾多乘客票選出的結果。究其原因,或許因為雞肉相對於其他肉來說更好烹制,更容易入味,或者更適合搭配各種醬料。

4. 主動的人才能有酒喝

你以為飛機上只有果汁、汽水和純凈水?當然不是!國內航班也有啤酒,只是一般空乘人員會把它放在推車最下層,想喝酒,請先張嘴要吧。

5. 根據航空公司點餐

從國內出發的國際航線,如果乘坐的是外航飛機,盡量選西餐別選中餐;如果乘坐的是國內航空公司,就選中餐。選各自擅長的領域總不會錯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