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0nm製程量產之痛,目標有些「激進」

  英特爾在最近的電話財報會議期間公布了其第一季度營收達到168億美元,同比增長16%。這一業績再創記錄,並且英特爾還將其全年業績目標提高至675億美元,比之前提高了25億美元。

  不過,CEO 布萊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承認其10納米工藝製程「略有些激進」,還面臨生產問題,量產將推出到2019年的某個時間。因此,英特爾今年還將推出更多14nm的產品,包括台式機處理器Whiskey Lake和數據中心處理器Cascade Lake Xeons。

  目標有些激進,10納米製程多次「跳票」

  總的來說英特爾本季度表現很好,但其最初承諾在2015年交付的10納米製程,歷經多次延遲,至今仍未推向市場。近日的電話財報會議上英特爾宣布10納米產品的量產將推遲到2019年。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Brian Krzanich一再強調英特爾正在小批量出貨Cannon Lake,但並未明確指出客戶或產品。正如我們在今年早些時候指出的那樣,延期看起來可能不重要,但英特爾自2015年以來就一直銷售Skylake架構的處理器,自2014年就停留在14納米製程。這意味著英特爾的同一過程經歷了第四(或第五)次迭代,這阻礙了其新架構推向市場。當然,這對經常聲稱製程技術領先競爭對手三年的公司而言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據雷鋒網了解,與之前基於科學度量進行半導體製程節點的命名方式有所不同,近來搬到子製程的命名更多的偏向營銷,因此台積電的7納米與英特爾的10納米工藝並不完全相同。 不過,台積電正開始大批量生產7nm產品,這表明以台積電為代表的代工廠正在成功解決生產挑戰。

  至於一再延期的原因,Krzanich解釋說,英特爾10納米製程在14納米製程上將晶體管密度增加2.7 倍的目標「略有些激進」。 相比之下,英特爾在升級到14納米時密度只增加了2.4倍。儘管數字差異看上去很小,但行業的平均值僅為1.5-2倍。 由於10納米製造的困難,英特爾已經將其密度目標修改為2.4倍,以便向7納米節點過渡,同時還將更多依靠其EMIB技術。

  

  雷鋒網了解,在先進光刻技術中英特爾的10納米製程非同尋常,因為其決定完全放棄極紫外光刻(EUV),轉而採用傳統的 193nm 深紫外光源。不過,10納米也是英特爾基於傳統光刻技術的最後一個工藝,7納米節點將轉向EUV。儘管Krzanich沒有透露更多細節,但他指出該公司必須使用多達 5~6 個多模式的步驟去打造特定的 10納米特性,這或許是英特爾正在經歷的產能問題的一個主要因素。

  正如今年早些時候格羅方德所說,硅晶片與光刻工具的每一次交互,都增加了缺陷的可能性,而多模式需要與這些工具進行大量的交互。格羅方德進一步指出,相比之下,EUV 不僅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產能,還能夠減少設備需要與晶圓片交互的次數。

  儘管 EUV 自身也面臨挑戰,但在 7納米之前英特爾不會享受到任何潛在的優勢。Krzanich告訴分析師,英特爾計劃繼續保持 10nm 製程,以便積累有效製造 7nm 晶元所需的知識。

  10納米量產或延遲到2019年下半年

  Krzanich表示,我們的10納米工藝正持續取得進展。我們意識到了產量問題並進行了改進,但他們需要時間才能取得成效。目前產量正在提高,但改善速度比我們預期的要慢。因此,量產將從2018年下半年推遲到2019年。我們也將繼續利用14納米技術打造產品,包括面向台式機的處理器Whiskey Lake和數據中心處理器Cascade Lake Xeons,產品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據悉,英特爾不願意在2019年上半年量產,因此10納米可能會推遲到下半年。從Krzanich的聲明中得知,儘管英特爾已經對問題進行修復,但並未在實際量產中對進行驗證,這意味著如果改善程序無效,英特爾仍需要重新設計。

  另外,作為英特爾如今的推動力,英特爾晶元關鍵技術和製造部門進行了調整。英特爾發布了一份收益預告宣布它已經聘請著名晶元架構師吉姆凱勒(Kim Keller)來領導其晶元設計計劃,這可能是為了向投資者釋放英特爾十分關注10nm製造問題的信息。

  但是,工藝製程的進步需要大量的潛伏期,因此領導層變革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對英特爾的路線圖產生重大影響。英特爾顯然想將進行迅速的整合,但其競爭對手AMD新架構的表現良好。 AMD已經在其實驗室中使用7nm GPU,並計劃在今年 的EPYC 2處理器採用7nm,兩款產品都將在明年初量產。

  10納米延後削弱英特爾競爭力

  英特爾10納米製程的延後導致微架構發展停滯,問題可能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大。 英特爾的財務數據已經指出,該公司正在成功轉向人工智慧、數據中心、自動駕駛、5G、FPGA和物聯網等多種業務,甚至GPU也是其中之一。

  不幸的是,英特爾的工藝技術涉及到所有這些領域,並為此提供晶元,10nm的遲到可能會影響英特爾在這些細分市場的競爭力。 Krzanich也指出,自2014年推出以來,英特爾已經將14納米的性能提高了70%,但會很快達到收益遞減點。

  考慮到目前情況,英特爾相對平穩的研發費用(+ 3%)支出肯定不會令人鼓舞。 由於10納米的良率問題,英特爾可能會轉向第二代10nm +,但它並未得到確認,不過Krzanich還表示英特爾不會直接跳到7nm節點,而是會從10nm節點轉向7nm工藝。

  Krzanich也承認,英特爾的製程優勢正在減小。 英特爾長期以來一直是摩爾定律的守護者,並堅信摩爾定律還將持續。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到Tick-Tock。 考慮到自2014年以來英特爾並未量產更先進的製程,可以說摩爾定律已經宣告失效。

  英特爾以數據中心為主的轉型步入正軌

  最後,在簡單談一談英特爾的業績。英特爾Client Computing Group(CCG)業績強勁,該集團專註於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的處理器,CCG部門的收入為82億美元,同比增長3%,主要是由於平均售價和高性能處理器銷售的增長強勁。不過,該業務持續受到AMD的衝擊。

  英特爾數據中心集團(DCG)銷售價格昂貴的至強可擴展機型,收入增長了24%,但英特爾在下半年的伺服器銷售有所下滑,理由是「下半年的競爭更加激烈」。 這可能與AMD的EPYC處理器和arm架構的高通產品等競爭對手有關。

  英特爾去年過渡到以數據為中心,這主要與數據中心處理器相關。由此也降低了英特爾對PC的依賴。在第一季度,DCG貢獻了英特爾46%的收入,顯然英特爾的轉型正在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