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欲以身殉國,卻意外得知弟弟叛宋降元,於是他寫了一封信!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將領,在元軍入侵時,自願捐出家資當做軍費,集結鄉勇抗元,后不幸被捕,無論元軍採取何種威逼利誘他都寧死不屈,曾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最終守節而死,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文天祥如此忠義,他的弟弟文璧卻投降了元軍,這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1275年,元軍分三路南下進攻京城,南宋朝廷下詔書令天下兵馬入京師勤王,時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收到詔書後痛哭流涕,立即召集當地英雄豪傑近萬人兵發臨安,當時就有人勸文天祥說:「如今元軍率虎狼之師南下,你這區區一萬人只能是送死。」可文天祥說:「我知道此去必死,我就是想以死來感化天下忠義之士來京師勤王。」

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海豐五嶺坡被元朝蒙古漢軍元帥張弘范俘虜,張弘范將他押往崖山勸降張世傑,文天祥不從,之後文天祥被押往元大都,忽必烈親自看望了文天祥,讓他做元朝的宰相,文天祥還是不從。公元1282年,忽必烈在多次招降未果后,只好命人殺了文天祥。那麼在文天祥抗元到身死的這段時間裡,他的弟弟文璧在做什麼呢?

其實就是在文天祥起兵這一年,他的弟弟文璧是作為他的助手跟隨在他左右的,只是五月的時候,文家的祖母在贛州去世了,文天祥離不開身,所以文璧就陪同母親一起護送祖母的靈柩回老家安葬。不久他又被任命為惠州知州,文璧將母親、妹妹和文天祥的妻兒都接到了惠州避難。

而在文天祥被俘那一年,文璧正在惠州抵禦元軍,那一年他接到了大哥文天祥被捕的消息,第二年又聽到一個更搞糟的消息:崖山海戰中丞相陸秀夫帶著幼帝跳海自盡,十萬軍民殉葬,南宋徹底滅亡。看到城外遍布的元軍時,心灰意冷的文璧知道大勢已去,為了惠州的百姓他選擇了開城投降。

投降的文璧不久后還接受元朝的邀請擔任臨江路總管兼府尹,與兄長的盡忠守節成了兩個極端,也因此受到了當時南宋文人的唾棄,那麼文天祥知道這個消息后的反應是怎樣的呢?文天祥曾在獄中給文璧的兒子寫了一封信:「吾以備位將相,義不得不殉國;汝生父與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文天祥並沒有怪罪文璧的意思,他身為南宋丞相以身殉國是為了義,而文璧為了文氏一族的安危而投降是為了孝,兩個人都沒有錯,只是選擇不同而已。文璧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這一點文天祥一直都是知道,且不說起兵那年文璧代長兄盡孝,護送祖母靈柩回鄉。早在保佑四年(公元1256年),當時文天祥與文璧同時通過了禮部試為奏名進士,在參加殿試前,得知父親病危,文璧留下來照顧父親,讓文天祥安心赴考,文天祥也就是在那年成為了狀元。

筆者認為,文璧當時的選擇並沒有錯,國家都已經滅亡,已經沒有了效忠的對象,而身後不僅背負著文氏一族的安危,還有整個惠州軍民的生死,他不得不這麼做,而他接受了元朝的官職后,就給文氏一族增加了一柄保護傘,使他們不用受元兵欺負,使得宗廟得以延續,而且他在到任后也積極安置南宋遺民,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兄弟二人一個為國,一個為民;一個盡忠,一個盡孝,連文天祥自己都沒有怪罪文璧,而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責備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