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一塊地磚價值十萬元,為什麼不怕被遊客踩壞?

明清時皇帝在太和殿上朝,群臣俯伏在金階上呼萬歲,金階所舖的磚就叫金磚。雖說紫禁城鋪地的不是金子做的磚,但也不是一般的磚,而是一種看上去光潤似墨玉、踏上去不滑不澀的方磚。最近幾年,金磚多次出現在拍賣會上,幾年前一對明永樂的御窯金磚就以八十多萬元成交。

歷史追溯到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要大興土木建造紫禁城,在考慮鋪什麼樣的地磚時,猶豫了好長時間不能決定,於是,掌管工部的一位侍郎經過千挑萬選,決定採用蘇州的陸慕磚窯,這個地方因為土質優良,生產出來的磚細膩且堅硬無比,外觀看起來光滑如鏡,深得皇帝喜愛,所以就用了這種磚來裝飾皇宮,成了皇宮御用的方磚,簡稱「京磚」,因京與金讀音相似,民間流傳為「金磚」。

這種「金磚」從泥土到燒製成成品,至少需要七百二天,也就是差不多長達兩年的時間,製作工藝更是講究,首先取土是第一道工序,必須使用陸慕村特有的黏土,經過掘、運、曬、椎、漿、磨、篩這七道工序的加工處理,才能放入磚窯內進行燒製,燒製前還要先用糠草點燃,熏蒸一段時間去掉裡面的濕氣,才能用普通的木柴不間斷的燒一個月,這還不算完,最後還要用松枝燒一個多月,冷卻後才能出窯。這種地磚厚度大,吸水性強,質地冰涼,用它裝飾的皇宮是何等的恢弘壯麗!加工這樣一塊磚需要付出這麼長的時間和代價,賣的貴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正是因為它複雜的製作工藝,燒製出來的磚堅硬無比,所以不怕被損壞;

‪除了在燒造過程中,運輸、儲存和給發過程中都有嚴格的管理,不能丟失和仿造。後來不少文人將簡約古樸的金磚置於居所,取以練習書法,或製成方幾下棋、飲茶,或列坐數人展玩書畫。金磚厚度大,吸水性強,質地冰涼,安置在桌面上,還可在夏日為蔬果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