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寶在香港流轉,日本人出天價收購國寶,國企老總不惜下血本贖回!

盜墓,是進入他人墳墓,作出不問自取的行為。這樣的社會文化現象,自古就沒停止過。從考古資料可以看出這種墓葬破壞現象仍然遺存到現今。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盜墓一直以來都是屢禁不止的事情。

特別是對於我國來說,由於古人對於墓葬非常重視,陪葬有大量的物品。所以導致了民間盜墓的情況是特別常見。國內很多墓葬,各朝各代無論大小都被盜的七七八八。這樣的結果,致使很多文物都流失到了海外。有關部門大概計算了一下,從建國以來被盜的陵墓將近有20萬座,損失的文物更是數不勝數。

 

 而更多的文物已經流失到海外,不知還要多久才能重新回歸祖國。

馬承源馬先生,是上海市博物館曾經的館長。馬先生是一位非常具有正義感的專家,不僅為全世界免費鑒別文物,被稱為青銅鑒別的第一人。同時,這幾十年來,經他保護的文物更是數不勝數,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一些文玩市場,馬先生都是細心觀察,儘量為國家找回那些流失掉的文物寶藏。

 

馬先生經常在香港,甚至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文玩市場,到處搜尋。他找尋回來的寶物都被保存在上海博物館。為什麼要提香港這個地方,因為失傳到海外的寶物,大多都要在香港進行流轉。而這一次,這件珍貴的國寶正是馬先生從香港帶回來的。

 

90年代中期,馬先生無意間在香港的一家古玩商店裡,發現了一件寶貝。這是一把青銅寶劍,上面刻有"鳥篆"。馬先生非常驚喜,因為他知道,這是一把春秋戰國時期的寶劍。這樣的發現怎麼能不讓人感到驚喜呢?寶劍上通過銘文,可以推斷出來,這是和越王勾踐劍出自同一個地方。

 

對於這一件國寶,馬先生心中決定一定要把這把劍帶回內地。屬於國家的東西,就應該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被珍藏起來。當時這把出現在香港的稀世珍寶——越王寶劍的開價有100萬港幣,當時國家還沒有這麼多錢去做這件事。而此時,有一個日本人卻要出天價150萬收購這把劍。

 

就在這個時候,杭州一家鋼鐵廠的孫總,在得知這把寶劍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越王的寶劍後,果斷花費了180多萬元,不惜無私下血本花巨額資金贖回。隨後,孫總無私地就把這把劍贈送給了國家,讓國家珍藏。此劍便是「越王者旨於劍」,而劍的主人正是越王勾踐的兒子的隨身佩劍。這把春秋戰國時期的寶劍保存的非常完整,更難得是經過兩千多年的時光,依然是削髮可斷。

如此完整而且材質精良的越國寶劍,在國內來說都是十分罕見的,這也是這把寶劍可以成為國家至寶的原因。

生活中,依然有很多類似於孫總這樣的人。他們不為自己謀私,真心實意的為國家著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捍衛著屬於國家的每一個文物。

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推動了國家考古和文化事業的發展,馬先生和孫總的無私奉獻,激勵著我們每一個熱愛中華文化的炎黃子孫,為國家的考古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