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品味】是什麼,讓一個人抑鬱?

是什麼,讓一個人抑鬱?

 

前幾天,一位許久沒聯繫的朋友突然聯繫我,她是我大學時期的朋友,人長得美,性格也善良。畢業后考入一所重點大學讀研究生,前段時間據說還在申請美國一所大學的博士。

總之,她是我羨慕的那一類女孩。

聊了幾句后,我問她是否通過了博士申請。

她跟我說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她很想念我,也很想念過去的自己。

後來細聊才知道,她申請並通過了美國某專業的博士,但從去年年初就開始抑鬱了,最嚴重的時候吃著好幾種葯還天天想死。她不知道這個博士到底該不該去讀,自己並不喜歡所申請的專業,只是當時看周圍同學都在申請,自己也申請了,現在她不想去讀書,但是父母又不同意,自己也不知道不去讀書能幹什麼。

她說:「我有的時候是覺得活著沒意思,沒有目標沒有追求,沒有喜歡的事情,就像行屍走肉,從小到大,自己根本沒有選擇過,一直做著不喜歡的事,大學時的專業也是父母選的,現在父母希望她博士畢業后回家鄉的大學教書,然而這並不是她想做的。」

「大概從去年8月份開始,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自殺者的心情,其實並不是逃避,而是真的覺得活著和死了沒有區別,死亡對我來說一點也不可怕,我甚至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活著。」

她的感覺是大多數抑鬱患者都有過的感受,無意義感、空虛感是抑鬱患者的通病。過這種失去意義的生活讓他們覺得自己「活著」與「死亡」沒有任何區別。或許這也是抑鬱患者自殺傾向嚴重的原因之一吧。

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每個人都在追求精神的最大滿足,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精神理想。

我們的精神世界需要耕耘、需要創造,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和機會來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我們活在外界的要求與評判標準里,我們所做的事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但卻非自己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慢慢的,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精神世界開始荒蕪。

這種內心的荒蕪會剝奪我們的存在感和意義感,會讓我們感到失控、感到空虛,然後我們會開始覺得自己與真實的世界開始隔絕,自己活著,但活著的卻不是真正的自己。

最終,這種無意義感和失控感讓我們抑鬱了。

 

▲圖文來源/今日頭條/獃獃與尖尖

▲本文轉載整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