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北禪寺擬近期重建 為古代福州四大禪寺之一

 

北禪寺藏匿鬧市居民區,僅「彈丸」之地,聲名不顯。誰曾想到,它是古代福州府著名的東西南北四大禪寺中倖存的兩座之一。記者獲悉,這座千年古剎擬於近期重建。

  北禪寺歷史悠久厚重

  上周六下午,記者來到二環路與銅盤路口附近一條叫「台後路」的小路,按照指示牌沿路進去,找到居民小區旁邊的「北禪古寺」。記者從生鏽的鐵門進入,看到天井內架著瓜棚、掛著褪色燈籠,幾名義工在清理雜物。天井前方是大雄寶殿。天井右側供奉佛像,邊上小院有寮舍和接待室。若不是有文字說明,誰能想到這個簡陋不起眼的禪寺會有這麼悠久厚重的歷史。

  據記載,北禪寺位於五鳳山之麓,左海北濱,始建於晚唐僖宗年間,至今已有1100多年。清乾隆年間知縣姚循義修纂的《西湖志》記載:「北禪寺在北關外五鳳村,郡(福州)四門各有禪寺,獨北禪在湖濱。」此寺以地理方位命名,故稱北禪寺。

  北禪寺原從五鳳山靈光寺分來,兩寺為上下院關係。南宋初期,抗金名將李綱丞相被罷閑居福州時,曾主持北禪寺重建工程,親書「大雄寶殿」匾額懸於大殿,並讀書於寺中。靈光寺衰敗后,田地及山林併入北禪寺。

  明萬曆年間,寺宇損毀,著名詩人曹學佺、名士徐渤和謝肇淛等鼎力相助,寺廟得以重建。晚明時期,寺院毀於兵燹火難。

  清康熙初年,郡人、翰林編修鄭開極邀請福建總督范承謨、山西道監察御史蕭震等,資助重建北禪寺,並禮請鼓山高僧元賢禪師住持。香火鼎盛時,常住僧人達五百之眾。

  受一些歷史因素影響,目前該寺面積僅存3000平方米。

玉佛和七彩舍利

  成為鎮寺之寶

  「寺里有玉佛和釋迦牟尼真身七彩血舍利,堪稱鎮寺之寶。」熱情的王居士帶記者去參觀,只見玉佛為坐佛,作閉目沉思狀,三四十厘米高,形態豐潤,神態安詳,衣褶飾金,線條流暢,但不知年代。

  玉佛後面佛龕供奉釋迦牟尼真身七彩血舍利及其十大弟子之一目犍連尊者骨舍利。七彩血舍利形狀各異,或像珍珠,或像水晶。

  佛陀血舍利是怎麼來的?住持釋法賢昨日介紹,本世紀初,緬甸蒲甘塔林全面維修,邀請包括時任新加坡佛總主席惟儼長老等世界各地高僧出席,並贈送佛陀等舍利給各國建塔供養。2006年,法賢法師從新加坡學法歸來,入住北禪寺,並將惟儼長老給的佛陀血舍利和目犍連尊者骨舍利捐獻出來,供大家瞻仰。

  北禪寺還有一寶,那就是後院亭中的一口鐵鐘。鍾已銹跡斑斑,但銘文仍然清晰。銘文題刻「北禪寺」,落款是「主事肅穎、陳道超重建,鼓山住持僧仝建鐘鼓……」由此可知,北禪寺在1874年重建時,鼓山僧人安設了鼓和鍾,可見北禪寺與鼓山僧人的淵源。

重建千年古剎

  擬於近期動工

  2006年釋法賢入住北禪寺以來,矢志重建古寺,復興北禪寺,期望千年古剎重新莊嚴於福州之境。

  釋法賢四處考察古寺的建築風格與樣式,結合寺院的面積和地理環境,重新規劃以純唐式木結構為主體的建築,修建一座典型的唐風寺院,殿堂設計改院(四合院)為樓。經過自身努力,加上有關方面的支持,目前籌建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據釋法賢介紹,重建工程擬分兩期進行。一期建設綜合樓「佛陀慈恩舍利樓」,其頂層供奉佛祖釋迦牟尼七彩血舍利,供廣大信眾瞻仰;第六層是藏經閣;第五層是佛教藝術館;第二、三、四層是寮舍;第一層是齋堂和客堂。另外,地下一層是信眾在菩薩誕生日的公共用齋區。綜合樓工期近兩年。

  在二期項目中,寺院主體建築將建在目前的主體中軸線上,在原地基抬高5米的地面上,切成一座大型的長方形須彌座,依次修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並在天王殿左右側建設鐘鼓樓。須彌座地下一層是大型法會活動區,地下二層是車庫。二期建設將視資金到位情況而展開。目前,一期工程還在籌備中,擬近期動建。

  相關閱讀

  福州古代四大禪寺

  1000多年前,福州東西南北門有四大禪寺,即東禪寺、西禪寺、南禪寺和北禪寺。

  工業路上的西禪寺,距今1130多年,聞名遐邇,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

  北禪寺,位於北二環西路與銅盤路口附近,台後路13號,距今1100多年。

  南禪寺,始建於912年,原址在台江南禪山附近,素為南台遊覽勝地。1917年,南禪寺毀於火中。

  東禪寺,原在塔頭,始建於539年,是四大禪寺中最早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