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長應該怎樣陪伴孩子,值得深思

家長們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需要用真誠的傾聽和有效的溝通,陪伴他們一起成長。

每個家長他都曾經是一個孩子,他長大之後也為人父為人母,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能陪伴孩子成長。等到有一天覺得孩子叛逆了,不聽話了,不願意和自己溝通了,才意識到自己沒有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多麼錯誤的事情!

一則故事,發人深省:

一位父親下班后很晚才回到家,孩子問他,「爸爸,你可以借10美元給我嗎?」父親聽完生氣了,「如果你只是要這10美元去買玩具的話,我會非常不開心,我每天這麼累的工作,還不都是為了你。」後來,父親冷靜下來,孩子之所以這樣說,一定有緣由,於是他給了孩子10美元。孩子又從枕頭底下拿出10美元,父親不解,孩子說,「現在我有20美元了,可以向你買一小時的時間嗎?我希望你明天早點回家陪我一起吃晚餐。」

不能陪伴孩子,很多父母都有他們的無奈。父母總是有他們的理由,工作忙、要加班、經濟壓力大,這些都是存在的,可是都市可以克服的。

之前有一篇名為《我的爸爸》的日記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轉發。日記中的爸爸被形容為「工作狂」,值班、加班、開會、出差……「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日記的最後一句,看哭了很多為工作打拚、為生活奮鬥而缺少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

陪伴是一種關注

有一項事實是不容易忽視的:很多走上歧途的青少年都是因為父親或是母親的缺席。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可以給他們帶來安全感以及心靈上的撫慰,給他們一定的指導,穩定他們的情緒。

陪伴孩子不是監督孩子,當孩子與其他人一起玩的時候,他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孩子怎麼玩;當孩子學習的時候,他們給孩子扇扇子;孩子朋友來家裡玩的時候,他們一定要開著孩子的房門。陪伴應該是一種善解人意的行為,監視卻是一種無視孩子自由與獨立的行為。

陪伴更容易發現問題

陪伴孩子更容易發現孩子在情緒上、身體上遇到的難題,方便及時地處理難題,以免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父親的陪伴不能缺席

很多孩子都有體會,相較於母親,父親對自己的陪伴總是少一些。

明智的父親不會只將自己定位於家裡的「經濟支柱」,只知道掙錢養家;明智的父親也不會將自己定位於高高在上的權威者,只知道俯視孩子。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著不同於母親的作用,他們影響孩子的做事方式,他們影響孩子的品行修養。因此,父親一定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將孩子導向正確的成長方向。

一個人和母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是否有成就。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