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而工作

關於作者 

巴里·施瓦茨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斯沃斯莫爾學院的心理學教授,被認為是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之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目前已經出版了10本著作,發表專業論文上百篇。他之前的作品《選擇的矛盾》被《商業周刊》《福布斯》雜誌評為年度十大頂級商業圖書。 

 

關於本書 

《你為什麼而工作:價值型員工進階指南》是一本顛覆我們認知常識的書。作者巴里·施瓦茨發現,我們現行的關於管理與薪酬的理論,從其根源,也就是亞當·斯密提出的人性理論上,就存在誤差,所以我們一直被誤導,導致工作變成痛苦,而不是快樂。 

 

核心內容 

我們為什麼要工作?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既快樂又刺激的安逸生活,每天早晨睡眼惺忪地從舒適的床上掙扎而起?多麼愚蠢的問題啊。我們工作當然是因為我們要養家糊口。確實如此,但僅此而已嗎?當然不是!巴里•施瓦茨發現兩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完全被亞當•斯密等經濟學大師的觀點誤導了,無論是社會,還是個體的人,我們一直被灌輸著關於工作的一些錯誤觀點。  

 

 一、工作動力的來源 如果從工作中尋求挑戰、意義、成就和滿足感是人類的天性,我們便需要打破長達三個世紀之久的層層禁錮,這堅不可摧的禁錮中包裹的是對人類天性和人類動機的深層誤解。同時,我們也要幫助積極營造出飽含挑戰性、意義、成就感和滿足感的工作場所。 

 

二、帶著使命感工作 可能只有少數人才能有一份讓其滿意的工作,也可能從事一份不那麼令人滿意的工作是我們獲取物質財富時必須付出的代價,也或許這兩個原因兼而有之。但這兩個原因看似可信,其實都是錯誤的。 

 

三、賦予工作額外的價值 在我長大成人的道路上,我做了一些「好」工作,也做了一些「壞」工作。其實好工作與壞工作就工作職責本身沒有太大的區別,更多地是我們賦予了工作何種額外的意義。同事都把工作視為工作,我卻不這麼看。老闆要將一份好工作轉化為壞工作,並不難,關鍵在於假設工人不願待在這裡就可以了。教學大綱。好工作是和流水線生產是背道而馳的。 

 

四、創造需求還是迎合需求 市場應該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還是創造消費者的需求?在新聞和娛樂界, 媒體應該迎合大眾的口味還是應該引領大眾的口味?現代社會中,我們已經習慣了關於這些問題的兩難討論。在迎合與創造之爭中,我們或許有自己的看法。類似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很普遍,而找到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將對未來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五、不忘初心 如果經常認真地思考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以及我們要求他人所從事的工作,那麼工作的世界、人類面臨的世界都將變得不一樣,人類天性也將變得不一樣。我們將幫助那些為我們工作的人擁有更富足的人生,每個人都將由此受益。 

 

金句: 

1.如果我們秉持人們工作只是為了錢這種錯誤的觀點去組建工廠結構,我們創造出的工作場所便會把這種錯誤觀點變成是正確的。「你再也無法得到優秀的員工」這句話是不正確的,因為只有你給人們提供的是浪費生命的無聊單調的工作時,「你才會再也無法得到優秀的員工」。 

2.我們不必擔心關於宇宙的理論會改變宇宙本身。星球也並不在乎我們對它們是怎麼想的。……但是我們卻著實擔心我們關於人類天性的理論會改變人類的天性。 

3.關於人性的研究理論會實實在在地影響人們的行為。這便意味著,只要人們願意相信它是真的,即便這是一個錯誤的理論,它也可能變成真的。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好的數據和理論並沒有驅趕走錯誤的理論,相反,錯誤的理論會不斷地改變社會行為,直到錯誤的數據變成好的數據,錯誤的理論被證明真實無誤。 

4.如果我們設計的工作環境能夠體現出我們的價值,那麼我們就能培育出看重工作價值、而不僅僅是物質回報的人性來。如果我們設計的工作環境能讓員工找到意義,那麼我們就能培育出注重工作意義人性來。 

5.主宰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的技術是一個大大的謊言……由於它自我實現的特性,我們不能指望這個謊言會「自然死亡」。為了扼殺它,我們必須培育其他替代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