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挑三擔,何來快樂?放下兩擔,你會倍感輕鬆!

前段時間,有一個90歲老婆婆的故事在網路上瘋傳,她說自己人生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在自己60歲的時候想學小提琴,但卻覺得自己年紀太大而放棄了。如今已有90歲高齡的她,每每念及於此都會滿腹自責。「如果當時自己沒有放棄,那到現在差不多演奏小提琴都有三十年了!」 老人一語點破人生迷點。

眾人聽後大都如夢初醒,於是大家紛紛行動起來,把自己待辦的或者想做的事情做成了一個List。但是過了不久,許多人又發現,待辦的事情越來越多,可完成的卻是少之又少。

 

在這種拖拖拉拉的節奏下,多數人都是以衝動開頭而又草草收尾,人生也就這麼被慢慢荒廢下來。有時候不妨捫心自問,這種永遠把目標停留在口頭或紙上的行為,真的是你想要的麼?

思考一下,生活中的你懂得活在當下嗎?是否常常會悔恨過去又盲目憧憬未來呢?讓該來的來,讓該去的去,不欣羨別人,不哀憐自己;不留戀過去,不幻想未來;把握現在,播撒良種,只問耕耘,不問結果;不悲過去,不貪未來。

洞山良價禪師有一次問他的剃度恩師雲岩禪師說:「如果您老人家百年以後,有人問我您的風姿相貌如何,我該怎麼回答呢?」雲岩禪師說:「我沒有風姿相貌。」

對此回答,洞山禪師不能領悟。有一天,雲岩禪師再對良價禪師說:「你上次問我的問題,要小心謹慎的處理。」洞山良價禪師不解雲岩禪師為何如此提示他,難道這種問題犯了什麼忌諱?

 

後來,有一次洞山禪師在過河時,看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豁然醒悟雲岩禪師對他說的話,當下便作了一首偈:「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洞山禪師回到老師住的地方,說道:「老師,不管什麼時候,就算無量阿僧祗卻以後,您的風姿、您的道貌,我已經知道了。」

雲岩禪師聽道:「我的風姿道貌不在無量阿僧祗卻以後,也不在什麼三千大千世界之內。」洞山禪師連忙說道:「您的風姿道貌確實不在那時,不在別處。」

一個修行者百年後的道貌風姿,假如是可以形容,可以說明的,這一定是假相假貌了。只有此時此地的相貌,才是真正的相貌,因此,談到自己百年之後的相貌時,雲岩禪師才說自己沒有風姿相貌。他的意思是在告訴弟子,注重當下。

有一天,一個人來到佛祖面前,問道:「梵行聖者,你們居住在樹林簡陋的茅屋裡,每天僅僅吃一頓飯,為什麼還這樣快樂?」佛祖回答:「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繫當下,由此安詳。」佛祖寥寥數語,便道出了人生幸福的真諦:活在當下。

 

人們不快樂的原因,不僅僅因為身上的生活壓力,還源於對過去的追悔和對未來的擔憂。這好比一肩挑了三副擔子,如何能不活得累?把過去、未來這兩副擔子拋開,就會倍感輕鬆。

未來是當下的積累,只有將每一個當下都做到最好,才能夠贏得美好的未來。如果當下的品質不高,那麼用其積累起來的未來,肯定也不會美好。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想要的,而是我們能得到的;真正的目標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觸手可及的。只有懂得把握當下,將我們能夠掌握的,能夠觸摸的當下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才具有現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