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敏感孩子,千萬別用一般的教養方法處理

以上都是一個敏感小孩常會出現的行為表現,個人認為符合三點以上的孩子,是偏向高敏感的孩子。

高敏感VS低敏感

氣質上稱的「敏感度」,通常意指一個人對於物理刺激,例如光、聲音、材質等的敏感程度,不同的敏感程度孩子或家長,在教養上,可能就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

高敏感度

對於一些物理性的刺激(如:聲音、味道、碰觸、溫度改變…)相當敏感,通常會有認床、睡眠、挑食等問題。

低敏感度:

對於一些物理性的刺激(如:聲音、味道、碰觸、溫度改變…)相當不敏感,在任何地方都能睡,也願意嘗試新食物。

直覺式教養,讓孩子情緒更負面

但在這邊,我們更想談的是人格特質的敏感,他們不僅對於身體的感覺系統敏感,大腦解讀各種資訊也偏向較敏感、較負面。

所以很容易因為旁人的一個眼神、路人的一個舉動、爸媽的一句無心話,就悶悶不樂,甚至焦慮緊張或大發脾氣,搞得大人都覺得莫名其妙,「這有什麼,你需要這樣嗎?」

因為高敏感的孩子,通常表現出較固執、多愁善感、較畏縮、易焦慮、杞人憂天,結果爸媽直覺式的教養,經常更是把小孩逼向火坑。

例如孩子對一件大人認為簡單的事,表達「我不會」、「我不知道」時,爸媽最常見的反應就是:「你怎麼會不知道,這很簡單呀!」殊不知,這些話在敏感的孩子聽起來,就像是在說他是「笨蛋」一樣。

我們談了「高敏感孩子,父母該學的五大教養」,很多的父母回饋是,是不是因為我是高敏感,才養出高敏感的孩子?那該怎麼教?

敏感是天生,但後天的教養會影響表現出來的行為,爸媽敏感與否,和小孩敏感與否,不同的組合的確應該有不同的教養策略,以下供大家參考:

當「高敏感媽媽」遇上「高敏感孩子」

兩個人都敏感,通常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因為你很容易因為孩子一點反應就有情緒,大好是善於察覺出孩子情緒變化,較能理解孩子。

所以兩個人要多一些放鬆紓壓的活動,媽媽要善於分享自己敏感的處理經驗,陪伴孩子度過心理不適的感覺。建議的活動如下:

.享受親子時光

盡情享受小憩或是休息時光,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親子輕鬆地聊聊天或唱歌。

.調整環境舒適

當處於聲音較大或是光線較亮的環境中,請記得幫孩子調整一下環境,盡量維持在較舒適的狀態下

提供柔軟質感的衣物給孩子

.用支持或是溫和的口吻,協助孩子走過情緒的起伏

.當孩子情緒上來時,要沉住氣

對於孩子,媽媽一定要謹記,「他就是像你、他就是像你」,任何時候孩子有情緒時,你要沉住氣。

當「低敏感媽媽」遇上「高敏感孩子」

這樣的組合,通常是孩子容易有情緒,但媽媽始終摸不著頭緒,孩子怎麼會這麼難教。其實只要媽媽放慢腳步、靜下心來、好好分析,就可以知道孩子情緒行為背後的原因了。

切記,一個孩子的缺點,也可能同時是他的優點,例如他們可能比較善解人意唷!可以試試下列活動:

.給孩子一些感覺玩具

例如沙子、泥土、麵粉或水。讓孩子對新觸感的玩具可以用自己的步調玩,像是用夾子夾東西、或戴手套用手指畫畫等。此外玩耍位置盡量離可以清洗的地方近一些,讓孩子可以很快擺脫不適感。

.單一食物餵食

吃副食品時,更需要單一食物,將菜分開來給,不要為了讓孩子一次吃進所有營養,全部混在一起,會讓嘴裡的食物口感過於複雜,不易接受

親子共讀時,多用詼諧、戲劇化的方式說故事

可以觀察孩子能接受的刺激強度有多少,漸進給予,重點是選對故事,牽涉到傷心、緊張、有壞人……等,就大一點再說,別急著挑戰孩子的極限。

.事前預告

當孩子面對新經驗時,像是看舞台劇、聽音樂,除了預告給予心理準備外,也可以先從觀賞比較小型的戲劇表演開始,再到大型。

此外要讓孩子有觀察的空間與時間,別總是急急忙忙的就定位,你準備好了,不代表孩子也準備好了!

.多注意孩子對環境刺激的負荷程度

例如」我有注意到你皺眉頭和摳手、坐不太住,是因為這個音樂你不喜歡嗎?」當孩子表達不舒服時,要能快速且溫柔的回應。

.讓你的孩子知道你要摸摸他

」我現在要幫你換尿布了喔!」、」你今天表現真的好棒,所以媽媽才會摸摸你的頭。」

當「低敏感媽媽」遇上「低敏感孩子」

這樣的組合也很棒,相處上問題不大,比較要擔心的就是孩子大剌剌影響人際社交了,所以教導孩子察言觀色,凡事多想一下再做,變得相當重要。

.利用手機或討論,幫孩子刻劃下各種經驗

例如「你慢慢地、有點力氣地吹,就可以吹出好多的泡泡耶!」讓孩子對自己的感覺調控更了解。

.注意孩子的負荷,引導處理方式

即使你們可以忍受較高的感覺刺激,但還是要注意不要超過孩子的負荷。並引導孩子說出這樣的不舒服是甚麼樣的感覺,察覺原因未來就懂得如何處理。

.帶著孩子觀察周遭的人

在搭捷運、公園小憩、或親子共讀時,帶著孩子觀察周遭的人或繪本上的人物,其表情、肢體動作、互動的過程,讓孩子體會原來同樣一件事、一句話,別人看起來或聽起來會有這麼多不同的想法,「你覺得沒什麼,別人可能會覺得相當有什麼」

當「高敏感媽媽」遇上「低敏感孩子」

這樣的組合,媽媽通常會變成孩子的跟屁蟲,擔心孩子碰到別人、擔心孩子失了規矩,擔心孩子說錯話。簡單來說,在外人看來,媽媽簡直就是神經質了吧!

所以,請這類型的媽媽記得,你的孩子就是跟你不一樣,放手、適時引導孩子、降低媽媽自己的焦慮程度,就成為最重要的課題。親子間可以多進行以下活動:

.給孩子大量的感覺經驗

像是和別人一起在歌聲中跳舞(不同節奏)、手指畫(不同濃稠度)、玩水或捏麵團(不同軟硬度)

.扮家家酒

想要讓孩子注意聽故事,那麼你就得用好玩或是誇張的口吻來唸,甚至帶著孩子一起來玩角色扮演更好。

.即使孩子的敏感度很低,還是要了解環境對她/她的刺激

」這裡好吵喔,你現在有什麼感覺?媽媽覺得這裡有點吵,耳朵覺得不舒服,你會嗎?」

.提供容易分辨不同感覺的食物

提供新口感的食物,也可以給孩子吃甜的或酸的水果和脆脆的餅乾等容易分辨不同感覺的食物。

.讓孩子更注意到他對事物的感覺

「你把肥皂水倒來倒去,你現在手有什麼感覺嗎?」也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觸感,像是文具店裡,各種不同的美術用紙就有不同的觸感。

.先說出自己的感受給孩子知道

不要期待孩子自然就會察言觀色,媽媽盡量要把自己感受好好說出來,讓孩子了解,裁示加強孩子察言觀色最好的方法。

其實敏感不見得是壞事,但不被了解的孩子,可能會愈變愈壞。因此我們越要同理孩子這類型的孩子,教養要引導而不是指責,你想想,孩子如果沒有透過行為讓你了解,那要如何讓妳了解孩子呢?您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