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毛很多、動不動就哭鬧,媽媽怎麼教?

孩子每天不管在家、在外面,動不動就生氣、尖叫、愛哭、路倒;情緒一來的時候,就飆到最高點,完全沒有讓爸媽可以好好溝通的機會。

大家也都知道要當民主的爸媽,但好好說總是沒用,耐心總是有限,最後弄到爸媽也在生氣。 情緒是一個很重要的早期教育,以前的人說照書養,現在照臉書養。

現在資訊流通非常快速,在傳播的過程中,會讓大家混淆,到底哪些是對的、是錯的?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難教?情緒問題這麼多?常在很短的時間,就馬上暴走?有很大的原因,都跟我們的教養有關。

「這不是肯德基」每天必上演的劇情

我舉一個例子:阿金2歲,他看到一個很想要玩的玩具,被另外一個小朋友拿走,正要去把玩具搶回來的時候,阿金的爸爸、媽媽出手制止阿金:「怎麼可以搶玩具呢?」接著就把阿金的手撥開,停止他搶玩具,阿金就倒在地板上哭鬧:「不要、不要。」

這時候父母就開始疑惑,你到底不要什麼?要什麼?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我們只是去制止孩子做「不要搶玩具」的行為,孩子的反應怎麼這麼大?有這麼強烈的情緒產生?

很多專家都會教父母,面對這樣的情境,就是要忽略孩子,讓他去演;但這樣是對的嗎?我告訴各位,不見得有效。

2、3歲小孩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在他的眼中,只有那一個目標(玩具、點心……),大人卻一直拚命去解釋(或指責)搶玩具是不對的、路倒哭鬧是不對的;當父母與孩子的立場不同,就會沒有交集,產生無效的溝通。

面對情緒小霸王,正確的教養三步驟

(1)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當孩子正在哭鬧、生氣、不理人的時候,先忍住自己也快爆發的情緒,試著瞭解孩子隱藏在情緒下的動機,再溝通,才會有效。

(2)當你在「講道理」時,孩子不一定能順利解讀妳的本意

2到4歲的孩子,同理心正在發展卻又不是那麼成熟,處於「似懂非懂」的時期,所以會特別歡、講不聽。這時候最容易讓爸媽理智斷線呀~

但請注意,孩子不見得懂你口中的「搶玩具」是什麼意思,他心裡會覺得:「我就是想玩玩具呀!為什麼一定要讓人家呢?這明明就是我先拿到的……」又無法好好表達時,就會一直說「不要!」這時候你說再多都是枉然!

所以,你可以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轉移他的注意力:「寶貝你看,旁邊還有很多玩具我們沒玩過,要不要試試看別的?」或者嘗試跟孩子說:「咦?弟弟好像也想跟妳一起玩,我記得這玩具多一點人更好玩耶!它還有很多玩法,要不要試試看?」

這時期真的很考驗爸媽的耐心,不過試了幾次後,當孩子的同理心漸漸發展出來,他就能開始去分辨什麼是搶、奪、偷,並可以練習分享。

(3)太常使用「負面語言」

小心!火上加油,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延宕越久。

當孩子還不能理解什麼是「搶」,這些都是我們定義的行為,而這時候的教養語言就會出現很多禁止、負面的內容:「你不可以、我教過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呢?」這種教養方式我把它取為:「火上加油法」。

你認為,當你在火上加油時,孩子的情緒會越大還是越小?接下來孩子感受到的是,既然我已經說不要、不喜歡,大人卻還是一味的禁止,那麼我要用更激烈的方式(情緒)。

如此一來,非但沒有解決,負面情緒就會更強烈(撞頭、路倒、打自己等等),只為尋求更高的注意力,而惡性循環。

終止孩子的壞情緒:溫柔堅持法

你可以試試,當孩子正出現強烈的負面情緒,試圖與大人抗議時,試著對孩子說:「我聽到了、我看到了。」給孩子一個擁抱,用其他東西轉移注意力,可以使情緒減緩一半。

不過有些孩子,即使嘗試用其他物品轉移注意力,他依然不為所動,堅持要搶回原本的玩具,爸媽應該怎麼做?

這個時候你必須站在他的情緒當下,同樣地說:「好,我有聽到,那等你好了一點的時候我們再說。」以上教的教養語言,都是孩子比較聽得進去、可以接受的。

很多時候,當孩子正陷在自己的情緒問題中,越跟他講道理、制止他,這叫作硬碰硬;用溫柔且堅持的方法教,用陪伴、傾聽、當孩子有安全感的時候,他就會試圖和你理性溝通,這比任何一篇理論來得有效。

以上這些方法,一旦步驟前後次序不對,就會養成情緒小霸王。我希望各位父母能在情緒教養中,學會以柔克剛、以緩制急;孩子越急,我們就要越慢。當你用很快、很急的方式去教導,他們就會學起來,用同樣的方式回應你。

所以面對孩子負向行為、情緒的當下,不需要馬上處罰、訂下罰責,先放下你很急的情緒來教孩子。你可以想一想,當你和孩子面臨衝突的時候,你表現的態度、情緒要讓孩子吸收、模仿、學習的是什麼?

情緒教育,絕對不是衝突產生的時候才教,平時就該有所引導。利用情緒繪本閱讀,用故事中的角色去做練習,不要讓孩子覺得聽大人說教很有壓力。

當孩子下次情緒快爆發的時候,我就會說出一些關鍵字(舉之前讀過繪本的角色),像:豬豬…,讓他回想在理性時聽到的故事,讓他去思考。

在這樣的過程中,去練習孩子的自我控制、讓孩子有一個自我認識的機會、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