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孩子「手機癮」,你只需要這3招,父母不妨試試看

前段時間小編的閨蜜計劃要和她姐姐兩家一起帶孩子去海南旅遊,出遊前姐夫說要帶上ipad,這樣自己就可以好好的在海邊度個假,不用管孩子了。

而小編的閨蜜卻說:「上次就是因為你們帶ipad,弄的我家兒子在家本來不玩遊戲,跟你們出去后每天玩好幾個小時。」她覺得這樣就失去了帶孩子出來玩,長見識的初衷。

最後,沒有辦法的兩家人,只能分開各自旅行了。

看上去兩家人是在為帶不帶iPad而爭吵,但實際上是兩種教育理念的碰撞。

閨蜜認為,孩子普遍缺乏自控能力,各種智能電子產品對他們充滿了吸引力,一旦玩上,就很難再聽家長的話,更沒辦法實現帶孩子出遊長見識的意義了。

姐夫的觀點則是,既然出來度假了,給孩子帶個東西玩也是「圖方便」,不僅孩子們娛樂,大人們也能放鬆一下,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閨蜜的困擾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長的情況,「該不該給孩子玩手機」也成了眾多家長的難題。‍

小編曾經看到這樣一個說法「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這種說法到底是對是錯,小編也有自己的看法。

七十年代,很多人認為流行音樂會毀了下一代;

八十年代,很多人認為看電視會毀了下一代;

九十年代,很多人覺得網路會毀了下代;

現在,人們又覺得智能的電子產品會毀掉下一代;

但是事實證明,不是所有新興的東西都可以毀了下一代,如果有也只能是孩子的上一代。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電子產品也一樣,對於孩子來說,不能太極端。孩子沉溺手機遊戲,錯誤並不在電子產品本身,而是來自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出了問題。家長們不去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而是一味地去阻止孩子看電視、接觸一切電子產品,阻斷了孩子認識外界的途徑,這樣做就真的正確嗎?

很多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的錯誤管教加重了親子間的隔閡。管教管教,不能只管而不去教導。有家長跟我說,他們也曾經定過規定,比如說好可以每天玩多長時間的遊戲、作業完成了才可以開始等等,但通常都沒有執行,孩子一哭一鬧,家長要麼打罵要麼讓步,在造成二者之間矛盾的同時,也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家長的威嚴。

我們不要一味的糾結於,怎樣阻止孩子玩手機,而是換個思維想一想,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手機,這樣也許更容易思考明白。

小編之前認識一個孩子,玩遊戲成癮,家長根本管不了。原因是手機遊戲和電腦遊戲,不僅給他的視覺和聽覺帶來了刺激,而且虛擬遊戲中的闖關給他帶來的成就感,彌補了在生活和學習中無法滿足的需要。

本來他的學習成績很好,但升學之後,一下子跟不上大家的學習速度,讓他感到很吃力;生活中,由於長期孤立帶來的性格缺陷,讓他難以交到朋友,這讓他覺得很受挫。

最終的掛科留級讓他清醒的意識到自己行為所引發的嚴重後果,非常後悔。此時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責怪他,而是要理解他、包容他,帶他多多的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中,慢慢的他變得開朗樂觀愛說話,自信也隨之回來了,對於網路遊戲的依賴感也減少了。

 

小編覺得,與其糾結要不要給孩子玩手機,或者一直擔心憂慮手機帶給孩子的危害,不如幫孩子找到能帶來真實成就感、歸屬感和自主感的活動。

有了下面這3招,輕鬆戒掉孩子「手機癮」

Step1:找到替代品

放下手中所謂重要的事,仔細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遊戲中的哪些點是可以換成現實中的事物,來喚取孩子的興趣。比如遊戲帶給孩子的緊張感、刺激感,帶孩子去戶外探險一樣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再比如遊戲的關卡設置,在現實遊戲中也可以實現。這些都可以成為手機遊戲的替代品。

Step2:以身作則

意味著父母不能玩手機了嗎?答案當然不是。而是要給孩子做好示範,專時專用而不是整天拿著手機。比如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能一邊要求著孩子認真努力,而自己卻在旁邊一直玩手機。別說是孩子,大人也接受不了吧。

Step3:做約定

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好,遊戲可以玩,但是需要換種新的方式。比如像遊戲中的那樣,需要購買遊戲時間,籌碼的來源便是利用學習來賺取。

打個比方,例如學習1個小時,就可以賺取半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具體的情況可以根據情況確定,而且每次學習和玩遊戲的時間都要記錄下來。

最後,小編認為想讓孩子從此告別手機遊戲最好方法,就是陪著孩子去體驗尋找生活中那些真實的樂趣,從實際活動中獲取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