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祖師:做了善事就一定有功德嗎?

許多信眾或者居士來到寺院裡做義工,開法會時做齋主,一年下來供佛僧齋樣樣不落。做善事、行佈施之後,有很多人會認為自己已經做了很多功德。大家往往將做善事等同於做功德,時常在心裡想:我做了這麼多,一定很有功德吧?我做了這麼多,善惡業都能相互抵消了吧?然而我們做了善事,就真的有「功德」了嗎?「功德」二字談何容易。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瞭解一下「功德」、「福德」、「福報」這三個詞之間的不同之處。

漢朝的梁武帝曾經問達摩祖師關於做善事有無功德的問題,梁武帝跟達摩祖師說,他當了皇帝之後,全心全力護持佛法,建了四百八十多座寺院度人出家,不論誰出家他都發願護持。但是,當梁武帝問及自己為佛教所做的這一切有無功德時,達摩祖師卻說:「你做的這些事情並無功德」。梁武帝所做一切只能算是有福德、福報。

15480845668352.jpeg

那什麼才是功德?功德,指的是行作清淨善業所得者。修行是功,身心清淨是德;滅除內心愚癡是功,般若智慧現前是德。六祖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裡更為全面詳細地論述了功德的含義。「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不離自性,清淨心常在。

六道輪回的業因可以分為兩種業,一種為引業,即是引導我們去投生的業力。我們來到人道秉承什麼樣的業力,與過去生中所修持的五戒十善有關。第二種為滿業。梁武帝所修供養之事即屬於滿業,在滿業的推動下,可以享受世間乃至天道的福報。同樣都是得人身,為什麼會有貧富貴賤的差距、壽命長短的不同?是因為每個人滿業不同的緣故。

「德」就像種子可以生長、繁衍,一個人宿世的善根可以幫助他這一世繼續修行做善事,這些被做出來的善行,所產生的福利就是「福報」。「福德」卻是能獲得更多「福」的種子,但「福德」這個種子,需要在下一世才能發揮作用使自己受益,這就是「福報」與「福德」的差別。但福德不能了生si,不能解脫六道輪回。

至於修來的福德日後會到什麼地方去享受,也不是定數。不是說積累的福德越大,往生後就能越享福、越享樂,哪怕是往生到天道,具備大福報的天人照樣有墮落的例子。所以即便有了福德,也並不能了脫生si輪回之大事。而功德必須是契入自性的。

我們反思一下,我們在功德迴向的時候,念「願以此功德,迴向給某某人或某某事」的時候,「此功德」是否在清淨心的攝持下而做的?所做的是「功德」還是「福德」或者「福報」?我們要把所積攢的「福報」、「福德」朝著轉變成「功德」的方向去努力,踏踏實實勤修「戒、定、慧」三學,才能使自己離「功德」更近一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