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價值」的人, 大多不合群:敢「獨處」,比刻意合群「更可怕」!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美國哲學家梭羅,曾經自己在瓦爾登湖畔獨居兩年,後來有人問他,自己一個人隱居,一定非常孤獨吧

但他自己倒不這麼認為:「我覺得獨處使人身心健康,獨處也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

其實人往往就會誤解了「獨處」和「孤獨」的界限,往往把獨處與孤立無援、寂寞無助的狀態混為一談...

15501566073541.jpg

脾氣好?人緣不錯?對人熱情,對事熱情?一度時期,我們熱炒情商,將所謂的情商,簡單歸結到這人會不會來事?

 

而所謂的會來事,就是隨機應變能力強,場面上能應付自如,私底下有人緣還有就是會說話

這裡的會說話,可不是我們日常中的說話,而是頭腦機靈,嘴巴玲瓏,不但能對主要人物投其所好,還能顧及到方方面面

一個場子,一個也不慢待,一個也不冷落就是一張巧嘴,八面使勁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在很多人眼裡,

是有出息,是有前途...

 

15501566072331.jpg

後來情商不論了,又開始講混圈子好像一夜之間,圈子成了我們生活的重心

 

誰要是混不上幾個圈子,那簡直就是低能兒不但表明自己現在不行,而且也標識著這人絕不會有什麼好未來

圈子就是人脈,就是一個借力場我們在俗世裡掙扎,奮鬥,沒幾個朋友真的不行出門辦事,沒幾條關係也真的會讓簡單的事情辦起來變複雜

這社會本就是個人情文化,但現在眾人所強調的圈子,似乎又跟我們之前強調的人情,人脈不大一樣

它由過於建立在親情友情上的人脈,變成了建立大家都有利可圖的共同團體

15501566084097.jpg

 

我們太過於講究集體不管是以前的人脈還是現在的圈子熱,雖然它的形式高級一點,但裡面玩的,真的一點不高級

一個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願意加入到一個群體中去,並投入相當高的熱情與積極性?就是力量不怎麼強大的時候

 

人類自身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群居史早期因為生產力的低下,人類無法單獨征服自然,無法獲得生存的物質,必須合成群

以族或以部落方式來尋求活下去的路...

15501566081359.jpg

但是到了今天,人類已經不需要再以部落的方式來生存,為什麼還有太多的人熱衷於建立一個微型部落呢?

一是知道自己力量過小,想藉助別人力量另外一點,怕就是我們的習慣性情感寄託人需要一個情感傾訴或情感依賴

比如有人必須得有一個單位,有人得有一個組織,對於找不到組織或沒有單位的人,就想混進一個圈子

他們在這裡找到知音,找到心靈共鳴處,然後合成一個龐大的群體

我個人力量不行,難道我以這個群體的力量來對抗你還不行嗎?

 

合群,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性格好人在本質上,其實是非常孤獨的...

 

15501566092809.jpg

人活著,必須享受到孤獨之美

但太多的人,將孤獨渲染到可怕的程度

也有太多的人,壓根就承受不了孤獨承受不了孤獨,就沒法產生非常個性化的思考,進而也就少了價值的思想也就少了有個性的生活

於是乎,我們看到的人,就是一群人,而非一個個有特色的人大家活得一模一樣

如果再學廣場舞那樣,統一起服裝,統一起髮型,瞧,我們就看不到人了,只看到一個群...

15501566073541.jpg

 

真正有價值的人,大多都不合群

真正有價值的人,其實是反群的,

因為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首先來自於對群體認同的觀念的懷疑

敢獨處的人,比刻意合群的人要更「可怕」

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豐富的安靜,盲目從眾的人慢慢磨平自己的稜角,迷失自己的思想

最聰明的人,既能獨處豐富自己,又能安頓好自己的時光,豐富自己的生活希望這樣的狀態,你也能輕鬆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