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挨個滅掉五國,只剩下齊國的時候,齊國當時是怎樣的心態

齊國因為秦國實施遠交近攻政策,安享太平半個世紀。在這半個世紀里,秦國把韓、趙、魏、楚、燕,挨個解決,最後只剩下齊國的時候,齊國當時是怎樣的心態呢?

(秦朝的進攻,圖取其意)

一、慶幸。

當秦國在滅掉齊國之外的最後一個諸侯國燕國,俘獲燕王喜的時候,我認為齊國國君齊王建第一感覺是慶幸。

慶幸什麼?慶幸沒有和秦國為敵,所以才把國家保持到最後。如果像趙國那樣,一定要和秦國比一個高低,爭論一下究竟誰才是戰國末期真正的霸主,結果就是最先滅亡。如果像燕國那樣,還要搞出一集刺殺秦王的劇情,結果也是全國瞬間灰飛煙面。楚國土地廣闊,魏國戰將如雲,但是他們和秦國交惡,最終都失地亡國。唯有他齊王建的齊國,竟然到那時候都安然無恙。這都是因為他齊王建實施了正確的外交策略,才能如此保國安民。

二、希望。

五國滅后,自然就有了秦國如果對待齊國的問題。那時候,齊王建還不懂得「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所以他當時心中是充滿希望的。

為什麼說他充滿希望呢?因為秦國在滅五國的過程中,齊國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他的「汗馬功勞」就是,當秦國滅五國的時候,齊國一直袖手不管。別小看這袖手不管,齊國是一個傳統強國,如果他加入了任何一方與秦國作對,秦國都不可能輕鬆打下那些國家。

既然齊國是有功勞的,秦國當然不會為難齊國,說不定還會把打下的土地分一些給齊國。因此,齊王建當時是充滿希望的。

(齊王建劇照)

三、驚愕。

正當齊王建做著從秦國那裡分一杯羹的美夢的時候,滅掉燕國的秦國將軍王賁已經率領秦國大軍,順勢南下,大軍壓境,抵近齊國邊境。那時候,齊國大約是又驚愕又慌亂。不是說好了,兩國結交,要千秋萬世好下去嗎?再說了,我齊國又沒有惹你,而且還有功勞呢,你為什麼要打我?這下該怎麼辦呢?

於是,慌亂中的齊國,趕緊派出軍隊守住邊境,做出一副抗戰到底的架勢。

四、僥倖。

秦國雖然大軍壓境,但是並沒有真正發動進攻,而是派出使者,向齊國曉以利害。說,你確實幫了我。但是,我秦國志在統一。如果普天之下,還留有你齊國一個國家在那裡,既不像樣,我也過得不安生。不如你投降,我重新送你五百里土地。你有了這五百里土地,可以在這個土地上舒舒服服地當一個諸侯王,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

齊王建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心裡再次充滿希望。雖然有不少大將大臣表示,應該堅決抵抗。但齊王建覺得,與其抵抗而死,不如坐享五百里土地。這樣一來,總比其他五國的君王們下場好得多吧?

於是,抱著僥倖心理的齊王建,不聽眾大臣的勸諫,答應投降。

(秦王劇照)

五、絕望。

齊國投降,秦國不費一兵一卒獲得齊國。但是,秦王並沒有兌現他給齊王的承諾,並沒有給齊王建五百里土地,而是把他流放到共地。這是一個十分偏遠的地區,周圍都是松柏之類的樹林。這倒也罷了,更要命的是,秦王不準給齊王建提供糧食,齊王建靠挖野菜充饑。

在餓得實在受不住的時候,恐怕那時候齊王建才感到了後悔。後悔當初沒有和五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後悔沒有操練軍隊,以至於軍隊不能打仗;後悔聽信了本身就言而無信的秦王的鬼話,以至於輕易投降……但是,所有這一切,都來不及了,現在連吃的都沒有,等待齊王的只有一個結局:絕望地死去,屈辱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