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偏僻深山,發現一座神秘祖墓,隱藏300年的一家族被揭秘

說道明末大漢奸,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吳三桂,如果沒有他獻了山海關,清軍也不會那麼容易入關。

人們總會想起那句話,「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正是這句話曾讓陳圓圓頗受指責,被人唾罵是紅顏禍水。紅顏就是陳圓圓,而陳圓圓因此也罵了幾百年。

這個歷史典故不陌生,那麼在這個紅顏身上到底發生了多少故事呢?使得這個女子直到現在還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陳圓圓

陳圓圓,原名邢沅,字圓圓。因為自小和養母陳氏生活在一起,所以改為陳姓。

這個女子出生在明末清初的江蘇常州,是吳中名優,「秦淮八艷」之一。

原本是吳三桂的一個小妾,後來吳三桂必須去打仗,為了不落下話柄將陳圓圓留在家中,不料一心對抗清軍的吳三桂沒有防住李自成,朝廷淪陷,陳圓圓也落入李自成之手,吳三桂本欲歸降,但得知愛妾落入他人之手很是生氣,便投了清軍攻打李自成。

 

1678年,吳三桂稱帝,國號周,建元昭武。但是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是窮途末路,稱帝不久後便病死。在臨終前,吳三桂將帝位傳給了孫子吳世璠。

清軍攻入昆明時,吳世璠懸樑自盡,妻子郭皇后隨後自縊。但清兵苦苦尋找的陳圓圓卻不知所蹤,300多年來,陳圓圓的下落成了未解之謎。

 

這一代佳人死後,各地都傳說有她的墓冢。但只有雲南昆明可以有證據證明是她的衣冠冢之外,其餘上海、蘇州等地傳說的墓冢都缺乏真實的證據。

時間到了2010年6月的某一天,貴州省東南州岑鞏縣馬家寨傳出了新聞說,在此登山遊玩的遊客無意中在深山中竟然發現了一座墓地。

按當地人說法,此地竟是陳圓圓的墓地,而在馬家寨的居民,有些竟是吳三桂的後裔。。經過許多專家的調研考證,基本上也確定了這裡確實是名妓陳圓圓的墓冢。

已經隱藏了三百年的墓冢終於被揭開了神秘面紗。

 

專家對陳圓圓的墓碑上的刻字進行了考證,墓碑正面刻有「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

「聶氏」非指姓聶,「聶」字由「雙」與「耳」(即「阝」)構成,解釋為「邢」與「陳」,暗指陳圓圓。當年為了掩人耳目,立碑之人可謂是煞費苦心。

那麼既然墓碑上沒有直接寫逝者的名諱,陳圓圓的墓地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後來又是怎樣論證出來的?

不僅如此,馬家寨裡還有一人自稱是吳三桂家族的秘密傳人,這引起專家學者的注意,並與之進行了詳談,想要得知更為詳實的信息。

 

在83年,當時國家文物局下發要求各地整理編寫當地名人名勝的通知,而且還要搜集名人逸聞軼事。

文件中就提到了與當地有關的吳三桂、李白、張三豐等人。

那個時候當地的專家學者就開始準備著手調查有關墓冢的事情。遺憾的是,當地的吳氏後人對此事閉口不談,一致反對對外公開,費了很大功夫勸導他們。

但是研究人員並沒有就此放棄,經過對吳氏後人反覆做工作,這些人也終於被研究人員的誠懇打動,於是向他們介紹了這一切的來龍去脈。

 

最終,在當地人的幫助下,研究人員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山坡上找到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土坵。這正是吳氏後人口中的墓冢所在地。

從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口中得知,他們不願意公開這段歷史,不願意「出賣老祖宗」。

吳三桂兵敗之後為了不牽連到後人,想留下吳家的根,輾轉之下,一行人來到了貴州岑鞏縣馬家寨,由於此次荒僻,地勢處於深山,不易被外人發現,於是將他的後代隱藏在了這個地方。

久而久之,發展成為現在的馬家寨。

 

在清朝統治的時代,吳三桂三個字相當於催命符一般,老百姓根本沒有人敢去提及,所以更不要說有人願意將他的事蹟通過文字記錄下來。

於是吳三桂後人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在家族每一代中選擇一名最為傑出的青年,然後通過上一輩的老人將吳三桂事蹟進行口述,並要求每代傑出青年嚴格保密。

一直到現在,當陳圓圓墓地被外界的人們發現時,這個秘密傳人已經傳到了第十代。

當專家與這位老人交談時,這位老人講述吳三桂與陳圓圓事如數家珍,就連一些清史研究者也自嘆不如。

陳圓圓病死於1689年(即康熙二十八年),終年67歲。目前可以確認的是貴州岑鞏縣馬家寨200多戶,約1300人為吳三桂後裔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經過全國專家的努力,至此,爭論三百年的陳圓圓墓冢之謎終於被揭開。目前陳圓圓的墓地已經得到了修繕。

陳圓圓,以她的美貌傾倒了吳三桂,傾倒了李自成和大順王朝。

如果不是她,吳三桂可能不會引清兵入關,如果不是吳三桂因為這個女人投降了多爾袞,滿人最少也要晚入關幾十年。

所以說,她以她的個人魅力影響了整個歷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