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風靡東南亞,為何在中國打不開?只因中國人的品質高腦子好

印度教起源於印度,是印度土生土長的宗教,和佛教不同,雖然佛教也是在印度出名的,但是卻起源於尼珀爾,兩教的起源地有著明顯的不同。佛教興盛之後西傳印度,並且打開了印度的宗教市場,曾經興盛一時。

但是在婆羅門教的繼承者印度教崛起壯大之後,佛教就在印度失去了主流的位置,到了今天為止,印度的佛教已經沒落的不成樣子,至於造成這樣的原因,也非常的簡單。

佛教有的印度教有,而印度教有的,佛教卻沒有。話說回來,佛教的起源來源於婆羅門教的影響,雖然擁有獨立的教義,但是在外人看來,佛教和婆羅門教還是擁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

宗教之間的比拼,靠的就是時間的先後和創始人的完善。舉個例子來說,基督教來源於猶太教,但是基督教比猶太教出現的晚,所以在基督教中彌補了猶太教很多的矛盾和漏洞,並且擁有自己獨立的教義,所以在基督教出現之後,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猶太教。

佛教和印度教同樣如此,印度教比佛教出現的晚,或者說是完善的比佛教晚,所以在教義方面融合了很多的元素,所以印度教才能把佛教從印度擠出去。

可是輪到我國的時候,卻發生了一個顛倒,佛教傳入我國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視,所以佛教在我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可是印度教東傳之後,在我國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就要說說中國為何要接納佛教的原因,佛教傳入是在東漢時期,而發展在兩晉南北朝時代。從這裡我們能夠分析出,因為時代的不同,對於宗教的發展擁有著巨大的影響,佛教堅持眾生平等,人民要忍受,擁有了道教所沒有的,或者是道家在基層的影響不大的原因。所以在亂世中人們受苦的時候,才能得到人們的青睞。而印度教一沒有佛教發展的時機,二和佛教相比,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其次,印度教的教義和佛教擁有很多的重合點,在印度之所以能夠把佛教擠出去,靠的是印度人信仰婆羅門教的比較多,所以在先天上擁有有利的條件,而在中國卻沒有這個條件。中國原來信仰道教,因為戰亂接納佛教的教義,相比之下,印度教傳進來只能補充佛教,並不能代替佛教。

最後,我們中國人的品質優秀,無論是統治者還是百姓。從統治者的角度上看,在統治方面,佛教擁有道教沒有的方式,可以更好的管理和統治人們,而印度教和佛教的區別不大,所以根本不用替換宗教信仰,印度教傳進來順便補充就可以,這裡面包含了一言九鼎君無戲言的道理。而從百姓的角度出發,中國古代沒有一神教的說法,所以大家都是心誠則靈,驟然替換信仰就是品質上的原因,所以並不怎麼接納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