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信,動植物居然也會「趁火打劫」

或許地球上的大多數生物,都會對火產生天然的敬畏與恐懼,猛烈的火勢也會將很多動植物輕易摧毀。然而在自然狀態下,總有借著火而獲利的傢伙。

圖片來自:123rf.com.cn

耐火燒的種子、會放火的樹、「趁火打劫」的鳥、期盼著火的鹿……在火燒過後最先搶得空間和資源的動植物們,就是天然火的直接受益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們都是怎麼從中得利的吧。

提示

文中介紹的森林火多為自然起火,個別的人為放火也是在特定區域有依據的操作,不能等同於可以隨意在森林中放火。大家不要隨便玩火哦,更不要自己跑去林子里點火!

1、燒燒更健康

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樹木向著天空伸長枝幹,搶奪陽光,彼此欺壓。年輕的樹木總是被前輩們的陰影壓制,長不了多高,如果長期這樣下去,森林中老樹就會越來越多,而壯年樹木愈發稀少,整個植物群落會趨於老齡化。

偶爾發生的野火正成了小樹們的機遇——野火會隨機燒死一些大樹,也燒盡了灌木和雜草,原本陰暗的森林中出現了一扇「窗口」,小樹們終於能接觸到到陽光,很快生長起來。

經過火燒的森林,適宜柳蘭成片生長。

生態學中的「中度干擾理論」,即指整個生態系統若受到中度干擾,才更容易保持活力,自然火就是造成中度干擾的重要因子。

柳蘭在日照充足的時候更容易開花。

火后地面上滿是焦炭,看似一片狼藉,其實已經變成天然的育苗溫床。火燒后的植物殘骸,會化作土壤中的礦質養分。而且大火原本就能給土壤增溫,「開天窗」后又可使讓陽光和雨水更加直接地接觸到土壤,土地變得更加明亮、溫暖、濕潤,最適合種子發芽。

在我國北方的森林中,生有一種開花艷麗的野花,名為「柳蘭」,它們往往集中生長在樹木稀疏之處。火燒過的樹林殘跡上,柳蘭往往大片生長。

對於外來入侵的植物而言,無論是森林或者草原,固有的優勢物種戒備森嚴,不易侵入。但倘若一場大火過後,外來入侵物種能夠快速生根發芽,並在短時間內繁育後代急速擴張,往往能夠先於原生物種搶佔地盤,成功落戶。對本土植物雖然是災難,但在站在外來種的視角看去,是火助了自己一臂之力。由此之故,火燒也往往會成為種群擴張或群落演替的誘因。

燒毀的森林形成焦黑色的「林窗」。 攝影:高新宇

2、燒一下吃更飽

在草原上,適度的火燒也會讓一些動物歡欣鼓舞。經過多年生長,禾草的根部堆滿了老莖和枯葉,使草原進入非良性循環——枯葉會搶奪空間和陽光,使新枝生長受到影響;土壤里的營養也被消耗殆盡,分解落葉、讓養分回歸泥土的速度供不應求。這時候如果來一場小火,老莖、枯葉被燒掉,變成泥土中的無機鹽肥料,第二年優良的牧草長出大批新枝條,食草動物都能因此而得到好處。

駝鹿若能躲得過森林大火,火后食物會變得更豐富。

在加拿大針葉林里,小火的效果和草原之火相似。火災過後,新萌發的草和灌木嫩枝是駝鹿的上好糧食,故而駝鹿大都期盼著天火降臨。然而同樣生活於此的馴鹿,主要吃長在樹皮上和地面上的地衣,火燒之後,地衣幾乎難以倖存,馴鹿註定面臨飢荒。因此一場火后,駝鹿的種群數量往往會增加,而馴鹿則會減少。

人為放火燒掉乾枯的歐石楠,利於雷鳥生長。

靠近北極圈的雷鳥生活在寒冷的低矮灌木叢中,棲息地中的植物以歐石楠為主。雷鳥愛吃鮮嫩的歐石楠嫩枝,因此歐美人為了使雷鳥繁殖得更多,總會在入秋後適當放火燒毀歐石楠枯枝。

生活在歐石楠灌叢中的雷鳥

來年植物重新生長,雷鳥口糧增加。火燒歐石楠當然是在模擬天然火的效果,但放火者往往不是為了單純地令雷鳥家族人丁興旺——他們大都是承包了「狩獵區」,雷鳥越多,就能夠有更多的人來獵鳥取樂。

3、天生就是「燒不死」

有些樹木比其他種類更耐火燒,大火就成了它們擴張領地的好機會。加那利松是一種高大的松樹,生長在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它的樹皮硬厚,耐得了火燒,雖然也會燒死一些枝葉,但它們總會在森林大火后倖存。

火燒還會刺激它長出藍綠色的新枝。於是在火場的遺跡上,總能看得到一片焦土中橫七豎八的倒著燒焦的樹木,只有幾株迦納利松還在炫耀新長出的葉子。

經過火燒的加那利松,長出藍綠色的新枝。

大洋洲的「禾木」在林火之後紛紛發芽

耐火的植物也能用於防火。在我國南方,有一種和茶樹同一家族、叫做「木荷」的喬木,民間俗稱「燒不死」。它的木頭堅硬,葉子濃密,葉片厚大堅硬,有如皮革,卻足足含有40%以上的水分,因此特別抗火燒。一般的森林火災完全奈何不了它,就算有部分枝葉被火燒焦,木荷也會在第二年就萌發新枝。人們常把木荷成片栽種於森林中,作為林間的防火帶。

4、用烈火來「助產」

斑克木又名佛塔樹,生長在澳洲,它的果實聚集在一起,長成一個形狀像松塔的木質圓棒,又厚又硬,如果不遇到火燒或完全乾燥,果實絕不會隨便裂開。因為在斑克木看來,周圍並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讓後代繁衍,火燒卻可以將周遭的其他草木清除掉。

斑克木又名佛塔樹,生長在澳洲。

與之相似,北美短葉松的松果成熟后,被松脂粘連起來無法開裂,只有等到遭遇火燒時,松脂才會被融化,種子就此脫落出來散布到各處。

生長在較乾旱環境中的帝王花

野生的「帝王花」生長在澳洲、非洲等地,在貧瘠的荒野上無論求生還是繁衍後代,都十分艱辛。它也要等待火燒之後,有足夠的生存空間留給後代,果實才容易開裂。帝王花不僅僅是靠火來「助產」,連種子萌發也依賴大火。它的種子只有經過煙霧的刺激,才會很快發芽。

火燒使帝王花的果實張開,種子落掉。

如今歐美人喜愛栽種帝王花,可是它的種皮特別硬,種子總是在休眠狀態。為了讓種子萌發,園藝家先燃燒草木生出煙霧,再將煙霧中所含有的特殊物質溶解在水中,浸泡種子,僅經過一夜的處理,就可把種子的發芽率從20%提高到90%。

5、自殺式縱火犯

岩薔薇生在在乾旱山坡,自燃后常會將周遭植物一起焚燒。

地中海岩薔薇生長在歐洲的海岸邊,密密麻麻的枝葉鋪滿了乾燥貧瘠的地面,它的葉片上滿布著油脂腺,會滲出黏乎乎的可燃性揮髮油。在盛夏里,如果氣溫高到32℃,可燃的脂油就會揮發到空氣中,使乾巴巴的灌木叢周圍充滿了易燃的氣體,一陣小風,一點小摩擦就能點燃揮髮油。乾燥的灌木上很快就燃起火苗,火勢迅速蔓延開來,把岩薔薇和其他植物一併燒個乾淨。

岩薔薇的種子有厚厚的防火外殼

在自己一手製造的火災里,岩薔薇不會倖存,可是這種自殺式攻擊恰好為它的後代提供了機遇。岩薔薇的種子有厚厚的防火外殼,火燒之後非但多了生存空間,焚毀的其他草木也成了生長所需的養料。

6、少不了趁火打劫的

大多數野生動物都害怕火,一旦遇到火光,就會驚慌失措,只想著怎樣溜之大吉。可偏偏有些動物,反而會借火災時的混亂而獲利。

非洲草原的旱季,枯枝敗葉很容易引發小規模的野火。在附近居住的白鸛、禿鸛等大型鳥類,就會「趁火打劫」。

西紅腳隼在火燒現場捕食,好像BBQ哦。

這些鳥類體型較大,能夠輕易飛行到很高的地方,不但不會受到火勢影響,還可以居高臨下觀察火災現場。老奸巨猾的大鳥們,總能發現著火時草叢裡為了逃命而亂躥的蝗蟲等小蟲子。在火場邊緣,鳥兒們停落下來,平時隱藏起來不易尋找的蟲子,如今隨處可見,足夠飽餐一頓。而萬一火勢過大,這些鳥們只需要拍拍翅膀,就能迅速逃離。

非洲禿鸛成群在火旁捕捉昆蟲

在草原上除了鸛鳥,有一些猛禽也會借火勢捕獵。小型的嚙齒類動物在火災中同樣只顧得上逃命,飛行技巧高超的西紅腳隼等猛禽,就會看準倉皇奔逃的鼠類,俯衝而下一舉擒獲。

白鸛在草原野火中尋找逃竄的昆蟲為食物

看完這篇文章,你是不是也感慨這些動植物真是厲害了呢?小編為了表示對它們的佩服,晚上吃頓燒烤。

撰文 | 彭鵬

微信編輯 | 小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