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科班固打制爭議◢ 前留學生:出國深造非因有錢 教長,是逼不得已啊!!

(吉隆坡20日訊)「不是有錢,是因為逼不得已,別無選擇。」

教育部長馬智禮「聘請不諳華語土著,再考慮非大學預科班固打制」言論風波持續延燒,今日就有人以匿名前留學生在社交媒體寫長篇貼文,向部長解釋為什麼一些非土著要到國外唸書。

這名網友指出,他是於1995年公布的大馬教育文憑考獲9科A,奈何這好成績卻沒有為他帶來任何入讀本地大學的機會,換來的是被所有所申請的本地大學拒絕錄取。

該網友也在貼文中指出,因為被政府大學拒收,在和家人商量后最終決定前往本地一所私人大專就讀,但當時私人大專深造制度並沒有4+0或3+1選擇,最後只能選擇「雙聯課程」,在本地私人大專就讀一至兩年後,再轉至國外完成大學課程。

「去國外讀書並不是我或者一些非土著的第一選擇,是因為被政府大專拒收,在私立大專讀書的非土著不是有錢,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

該網友續說,就算出國唸書後的日子也不好過,為了應付學費必須半工讀,在參觀洗碗甚至是洗廁所賺取收入繳付學費,為了省學費,自己還試過在一個學期內修讀7個科目來縮短學期。

示意圖 (取自網際網路)

該名網友也強調,在這全新的馬來西亞,人民並不是期望政府能在一夜間改變一切,但身為教育部長,馬智禮不應發表如此不當的言論,這樣無論是對努力向上的土著或非土著而言都不公平。

這名匿名網友也透露,其父親堅信教育能改變一切,為了讓他能進大學就讀,父親還說就算花光積蓄也無所謂。

該名網友指出,當知道被大學拒收時,感覺快要崩潰;他解釋,家裡爸媽都是退休礦工,也沒太多儲蓄,為了能完成學業可謂一波三折。

他解釋,因為「雙聯課程」,他在本地完成前半部的學業后必須前往國外才能畢業,當時他前往美國唸書前,更被迫借用親戚的銀行戶頭,和讓親戚當擔保人證明,自己有能力到國外完成學業。

「雖然家裡環境沒有很好,但爸爸堅持說就算挖光積蓄,甚至領完所有公積金出來也無所謂,他堅持要讓我唸大學,因為他相信,教育可以改變一切。」